“上海籍”艺术赛事保障公正透明

2018-08-14 10:48:48|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从白玉兰戏剧奖到国际芭蕾舞、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审机制均创新 “上海籍”艺术赛事保障公正透明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日本选手在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中。

  “一流的赛事需要一流的机制。如果把一项赛事比作一座房子,公正性就是它的基石。”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正在进行,比赛组委会执行主任周平说,艺术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艺术赛事却必须坚守自己的准则,用合理的评审机制、严谨的贯彻执行、严格的监督来保障比赛的公正透明。

  无论是年轻的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上周刚刚落幕的第六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还是已经举行28届的上海白玉兰戏剧奖评选,“上海籍”艺术赛事和评奖在通过创新评选机制中杜绝暗箱操作。

  公开评分评语,提升透明度

  两年前,首届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在赛前宣布,为确保整个比赛过程的透明度,将在每一轮比赛结束后公开每一位评委对每一位选手的评分和评语。这是同类音乐赛事中前所未有的打分规则,是一次有魄力的评审机制的创新。

  为了避嫌,所有参与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和选手都必须在赛前向组委会提交声明,指出自己是否和哪位评委或选手有亲属关系或教学关系。在整个赛程中,评委和选手之间杜绝接触。只有当一轮比赛结束后,淘汰的选手才可以参加评委咨询会,聆听评委的点评,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建议。这一环节也是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创新,在首届比赛即引来评委和选手点赞。

  要保障比赛的透明度,“裁判”也需要监督。上海文联党组书记尤存告诉记者,白玉兰戏剧奖从去年开始特别设立监督专家组,对评委的评选过程,对各类投诉,进行全程监督,确保监督到位、有效。此外,白玉兰戏剧奖评委聘期也由原来的三年一聘缩短至一年一聘,对于观剧、评剧数量不达标、评判不到位的评委,也会及时调整。同时,现场观众的评价也被有机纳入白玉兰评选制度。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选手在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中。 均 蒋迪雯 摄

  增加评委数量,体现多元制衡

  比赛要做到公正公平,一个权威而多元的评委会是关键。第六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的评委人数从上一届比赛的7位增加至9位,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人数也从上届的13位增至15位。评委人数的增多,让评审角度变得更加全面,也制约了每一位评委各自的影响力,降低了评分误差。

  第六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的9位评委来自7个国家,组成兼顾各大芭蕾学派的风格特点。评委、南非国际芭蕾舞比赛CEO德克·巴登霍斯特说:“一个多元的评委会,才能全面考核选手的技术功底、艺术表现力、舞台发挥,才能防止个人偏好,给不同流派的芭蕾选手一个公正的评价。”

  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会中,有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和行业精英,还特别增加全球知名的经纪人。周平表示:“经纪人眼光独到,也了解全球古典音乐市场,对于选手未来职业生涯的建议,他们很有话语权。”

  要兼顾评委的多元性,也要控制好奖项的平衡性。为了汇聚全国好剧,白玉兰戏剧奖还对上海本地及国内其他地区获奖比例进行了划定,原则上必须保证国内其他地区的获奖比例不低于70—75%,制约东道主优势,以形成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局面。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越剧演员王婉娜获白玉兰新人主角奖。

  明确赛事宗旨,坚守艺术标准

  在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开幕仪式上,评委会主席大卫·斯特恩曾说,自己的父亲艾萨克·斯特恩一直不喜欢比赛,不希望年轻人太过于注重演奏技巧而丧失了对音乐本质的理解。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宗旨,是发掘那些素质全面、对音乐全情投入的人,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长期的帮助。

  第六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评委会主席弗兰克·安德森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我们不是在找转得快、跳得高的人。比赛中一个变奏只有55秒,但一个舞剧有3小时。未来他们要成为职业芭蕾舞演员,在舞剧中塑造角色,仅仅有技术还远远不够,我们在寻找充满艺术感染力,真正用心跳舞的人。”

  正是这样的宗旨,指导了比赛赛制的每一个细节,也让评委的评选标准达成共识。

  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联合评委会主席徐惟聆明白,艺术没有绝对的标准,然而她相信:“在这个时代,真正有才华的人绝不会被埋没。有时候,一个选手出场没多久,评委就能达成共识: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