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志愿者手把手教学 两周后四分法见效

2018-08-02 08:52:55|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长宁区程家桥街道42个居住小区超一半实行垃圾分类和“双定”投放 志愿者手把手教学 两周后四分法见效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4

在警备区第四干休所小区垃圾分类点,居民在志愿者指导下将不同类别垃圾投至相应垃圾桶内。

  “回收一吨废纸,可制成约850公斤好纸;一吨废易拉罐,可炼成约一吨好铝;一吨旧塑料瓶,可回炼约600公斤柴油;厨余垃圾能变成有机肥料……”这是长宁区程家桥街道垃圾分类宣传册所描绘的 “垃圾的旅程”,图文并茂,通俗易识记。

  程家桥街道共有42个居住小区,从去年10月18日起陆续推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至今已有22个小区实行了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预计今年9月底,程家桥街道八成居民小区将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居民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是垃圾全程分类的重中之重。昨天,记者实地探访两处先行实行垃圾分类的社区,一探居民参与情况。

  每天总垃圾减量率超过50%

  虹桥路2293号的警备区第四干休所小区是1987年的部队小区,面积不大,环境整洁。这里从今年4月18日起正式推行垃圾分类——10幢楼原来放置的垃圾桶同步撤除,74户200位居民统一到小区门口垃圾箱房分类投放垃圾。

  这座3月底刚改造的封闭式垃圾箱房,按照四分法设置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隔间,投放口都有脚踏板开关;每天上午7时30分至9时30分、下午4时30分至晚7时定时开放;箱房旁设置洗手池,配有洗手液和消毒液,方便居民洗手清洁。

  居民戚道纶阿姨拎着在家分好的一小包湿垃圾和一小包干垃圾走来,分类扔进投放口,最后还不忘把装湿垃圾的小袋子投进干垃圾桶,动作很是娴熟。“我基本一周时间就掌握了分类方法,两周熟悉,后面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戚阿姨坦言,“刚开始也不习惯,嫌麻烦。居委会干部和培训老师给我们讲解不同垃圾的不同处理方法——湿垃圾可以分出来做肥料,分类对大家和环境都好,那就分!”

  小区所在的程家桥街道程桥一村居委会书记董佳艳介绍,小区里很多老人需要长期照料,小区约有25名家政员。为帮助老人和家政员掌握垃圾分类知识,除了最初一次全覆盖的集中培训外,居委会还印制了字体大、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挨家挨户送上门,并反复上门宣传分类知识。

  干休所部队官兵、居委会干部、物业工作人员和热心居民组成志愿者团队,每天1-2人值守在垃圾箱房前,“现场教学”手把手教居民分类后投放。居民志愿者林竞每周“上岗”一至两次,她回忆,“刚开始是有人分得不好,也不太想分;但从6月开始,志愿者逐渐减少,大家基本都能在家分好类再过来倒垃圾。”

  董佳艳介绍,推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以来,居民100%都支持,基本上都能准确投放,物业和志愿者稍微辅助分拣即可;垃圾减量效果明显,整个小区每天能分出两桶纯湿垃圾,每天的总垃圾减量率超过50%。

  一户一份“垃圾分类档案”

  在程家桥街道,紧邻的上航新村和高登花园小区共用的垃圾箱房,近来成了 “明星”——两小区去年10月18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以来,已有近70批次各省市、全市各区代表团前来“取经”学习。

  这里的“真经”是什么?

  上航新村是程家桥街道首个试点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小区,也是“两网融合”(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个网络)建设试点小区。上航新村和高登花园分别始建于1989年和1990年,内部连通,共用一个垃圾箱房。两处共有332户居民,有99户的房屋出租,其中43户租户是航空企业员工。

  新改建的“明星箱房”是封闭式,外表以绿蓝为主色调,涂有各类垃圾标识、代表物及卡通图画,四类垃圾对应的收运单位名称、电话、收运时间,以及垃圾分类意义和绿色账户介绍等。箱房旁是一台“绿色账户”自助兑换机和“绿色账户”积分兑换物品展示柜。箱房对面球场的栏网上“信息量”更大——挂着垃圾分类意义宣传板、《垃圾都去哪儿了》图文介绍、小区分类垃圾历程的图文记录、垃圾分类投放承诺书签名墙、每日垃圾回收利用重量公示、垃圾分类至今每月收集的重量信息、垃圾产生量和资源化利用率图表分析等。

  上航新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朱雪菊介绍,分类前准备了三个月左右,挨家挨户签订居民分类承诺书,发放宣传资料和垃圾桶,组织居民文体团队自编自演垃圾分类小品等节目,走访周边房产中介公司并请其协助向房屋租赁双方宣传垃圾分类,走访东航、春秋等租住户工作单位请其向员工宣传分类垃圾,改造垃圾箱房……其中很多时刻都以图文形式记录在宣传栏里。

  万事俱备后,两小区正式推行垃圾分类。小区党员志愿者每天汇总记录垃圾分类台账,包括箱房收集的各类垃圾重量、居民投放数量和频率、乱扔垃圾居民劝导记录等内容,最后形成一户一份的 “垃圾分类档案”。在此过程中,居委会干部、居民区党员、租户和中小学生等组成志愿者团队,分批值守并巡检小区,指导居民分类和投放。很多“夫妻档”“姑嫂档”“老乡档”“婆媳档”“亲子档”居民齐上阵,志愿推动垃圾分类。

  这里的垃圾箱房每天上午7时至10时、下午5时至晚上8时定时开放。昨天上午9时30分前后,有四位居民陆续来扔垃圾,都很自觉地分类投放,最后把湿垃圾袋子扔进干垃圾桶。有的扔完到箱房一侧的水池洗手,有的拿着绿色账户积分卡找一旁的志愿者扫码积分,流程十分熟悉。居民周琴芳从去年10月至今一直在做垃圾分类志愿者,“从不习惯到习惯最多三个月时间,后面都不用帮忙了,基本上都分得很好。”她说,“旧箱房又脏又臭一塌糊涂,大家躲着走;现在干净又有绿化,这里可热闹了,居民都来乘凉聊天。最近小区还建了好多绿化,大家争着认建认养。环境好,我们有面子很自豪,心情也舒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