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是放错了家的资源,垃圾分类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集中采访显示,上海市垃圾分类小区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有害干湿可回收,红蓝棕黑辨分明
今年4月18日,上海警备区第四干休所开始正式实施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一个垃圾箱房共有四扇大门,分别是代表干垃圾的黑色门、代表湿垃圾的棕色门、代表可回收物的蓝色门和代表有害垃圾的红色门,每扇门上都有垃圾的具体种类和卡通标识,清晰明了,辨识度高。
警备区第四干休所是始建于1987年的部队小区,小区住户多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一个老干部家庭的家政服务人员王桂芝在开通“绿色账户”之后,每天上午出门都会将已经分好类的垃圾投放进小区门口的垃圾箱房。
小区内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林竞介绍,所谓绿色账户,是向参与垃圾“干湿分类”家庭发放的,具有消费抵扣、服务优惠、礼品兑换等功能的专项奖励积分,每次分类投放垃圾前直接将绿色账户卡放入刷卡处卡槽即可积一次分。
在投放垃圾的时间设置方面,林竞说,“时间的设置我们是征询过这里老干部们的意见的,他们要求是早上的7点30分到9点30分,晚上4点30分到7点30分。晚上6点多会有一个小高峰。”
从难到易促分类,推广管理有方法
上航新村与紧邻的登高花园共有99户出租户,其中43户为航空企业员工。因为工作的特殊性,空乘的工作时间与垃圾分类每日投放的时间相冲突,导致垃圾分类很难顺利进行。居委会工作人员一方面建议住在一起的空乘可以根据自己的上班时间安排轮流投放垃圾值班表,一方面多次走访东航、春秋等租住户所在单位争取支持,让单位发动员工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上航新村居民区书记朱雪琴用“四个抓”“四个勤”“五个心”概括社区垃圾分类保障工作。“四个抓”即党员带动骨干,骨干带动楼组,楼组带动片区,老乡带动老乡。“四个勤”即要手勤、脚勤、嘴勤、脑勤,志愿者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在最初推广的过程中要每家每户登门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调研垃圾投放时间,督促垃圾分类情况。“五个心”即决心、齐心、耐心、细心、暖心。有决心,工作才能一以贯之;有齐心,志愿者和居委干部才能协同处理好各项事宜;有耐心,才能让居民在理解的基础上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有细心,才能让垃圾分类不出错;最后的暖心是因为社区暖心工作室的成立,60岁以上的志愿者可以享受免费理发的福利。
程家村街道办事主任游雁告诉记者,推广垃圾分类是一项从难到易的过程。针对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家庭聘请家政服务人员多的特点,举办家政服务员垃圾分类专场培训。针对老干部年龄大、接受能力慢等特点,居委干部通过印制字体较大、图文并茂的宣传单页,手把手、反复上门进行宣传告知。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上航新村的垃圾分类居民支持率从最初的30%上升至99%,警备区第四干休所的支持率从最初的60%上升至100%,精准投放率也有所升高。
回收垃圾再生产,环境保护在心中
经过居民认真分类后的垃圾去哪了?程家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游雁解释道:“四个不同的垃圾厢房分别由三个公司来进行收运,干垃圾和有害垃圾都由西联公司负责收运,时间为每天的9:00-10:00,由于有害垃圾的储蓄量不定,因此一般电话通知收运,湿垃圾由环洁公司每天13:00-14:00收运,可回收垃圾由新锦华公司每天9:00-9:40来收运。”垃圾分类不再是将垃圾集中运往垃圾场后由环卫工人进行粗分类,而是从源头开始进行精准分类,这将落实到每家每户、每一个人的身上。
在垃圾箱房边设立的宣传板上,分类后回收的垃圾去向何方清晰可见,通过各种后续的处理,不同类别的垃圾将有不同的旅程。干湿垃圾除了直接去废弃物处理中心外,湿垃圾通过处理可转变为有机肥料,有害垃圾将通过环境实现无害化处理,可回收物将进行资源化处理,可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例如回收一吨的废塑料回炼600千克柴油,回收一吨的易拉罐炼成一吨好铝块。这将减少垃圾焚烧和掩埋的数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如今,城市的生活垃圾产量与日俱增,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上海市每天产生的垃圾近2万吨,填埋场每天仅可以处置9千吨垃圾,生活垃圾处置严重超负荷,可以想象未来可能面临“垃圾围城”,严重影响环境。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却可以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能够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因此,上海将继续大力倡导市民增强分类意识,正确掌握分类知识,正确分类投放,为构建绿色家园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