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促进初中优质均衡发展为择校热降温

2018-07-03 13:26:58|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强校工程”+“双名工程”,上海的中学教育更加注重内涵发展 促进初中优质均衡发展为择校热降温

  “办好每一所初中、成就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昨天,上海市教委启动 “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全市各区116所公办初中成为首批 “强校工程”示范校。

  据悉, “强校工程”将与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相结合、与 “双名工程”培养相结合、与落实推进本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相结合。经过三至五年努力,实现百所公办初中在原有基础上,教育教学状态明显改善,学校办学特色明显增强,整体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建成一批“家门口的好学校”。

  “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不断将沪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公办初中办好,抬高底部,最终实现全市700多所公办初中办学质量高位优质均衡的目标。”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在解读 “强校工程”时这样告诉记者。

  引导公办初中回归育人本质

  澄衷初级中学、紫阳中学、南洋初级中学……盘点进入名单的116所初中,这些学校大多具有良好的改革基础,而新的改革措施将进一步推动这些公办初中回归育人本质。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说,“好学校”不能单以学生的学业成绩高低和学生表现的绝对水平高低作为评价标准,每所学校生源不一样,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不一样,判断学校对学生的发展是否有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应该建立在生源的原有基础上。

  首批进入名单的学校大多都已在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强校工程”就是要在学校原有的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校更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和教育服务,这是教育服务于人的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学校回归育人本质的体现。

  据悉,市教委将建立 “强校工程”实验校动态发展档案,突出增值评估,同时,还将配套建设 “退出机制”。

  新一轮“双名工程”助力公办初中内涵发展

  与“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相配套的,还有新一轮“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简称“双名工程”)的实施。这也意味着上海的中学教育从过去的重视硬件建设转向更注重内涵发展。

  据市教委人事处调研员孙鸿介绍,“双名工程”规定,中学阶段的名校长和名师培养对象在培养期间必须要有“强校工程”实验校专职从教三至五年的经历。通过这样的调节措施,每一所 “实验校”都能够确保有包括特级校长在内的市级名校长,包括特级教师在内的两名名师。 “确保公办初中的好教师能够不断涌现,实现强校强师的目标。”

  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陆续开展了几轮加强公办初中的建设项目,大多偏重改善初中学校的硬件设施。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原所长胡兴宏说,相比小学和高中学段,上海初中学校发展相对较弱,主要体现在师资方面。此次 “强校工程”通过配套措施,培养优秀的学校管理者、优秀学科带头人和教师,对学校内涵发展会有很大促进。

  三门中学校长秦娟坦言, “强校工程”说到底就是 “强人才工程”。对学校来说,成为第四期 “双名工程”实践基地校,成为名校长、名师培养锻炼、成长的平台,激发学校校长和教师专业成长,这正是实验校参与“强校工程”的目标和价值之所在。

  通过各类“指挥棒”确保“强校工程”实施

  为确保 “强校工程”实施,真正使择校热降温,上海市教委还将通过“指挥棒”措施,推动公办初中优质均衡发展。据悉,市教委将对初中学段加大投入,确保公办初中能够获得必需的资源,同时,投入将向 “强校工程”实验校倾斜。还将健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将 “强校工程”列入对各区教育工作的考核指标,纳入各区教育督政范围。

  据悉,相关部门在特级教师和特级校长等评审工作中,将向初中学段和 “强校工程实验校”倾斜。绩效工资区域统筹部分也可根据情况,向“强校工程”实验校倾斜,给予参与“强校工程”的集团、学区招生政策上的适当倾斜。最终推动全市700多所公办初中的办学水平螺旋上升,实现新的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