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不少初中从育分到育人开启教改新进程

2018-06-19 09:15:34|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沪上不少初中对标中考新政迈出改革步伐 从育分到育人开启教改新进程

  6月17日下午,2018上海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最后一门数学科目告终,约6.9万名学子平稳有序地完成了考试。今年的中考悄然结束,这是中考新政落地后迎来的首届考生,虽然这些考生未受新政影响,但中考新政已在发生影响,沪上不少初中在课程建设、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未雨绸缪,对标新政开启改革步伐。

  新中考撬动的是不同学段贯通的人才培养方式变革

  调整中考科目和考核形式;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实行综合评价名额分配录取……今年3月,《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千呼万唤始出来。

  不难看出,新中考政策与“新高考”政策传递相同的素质教育导向:改变“唯分数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素养,回归教育本源。这些育人目标也都可从此次中考命题上一窥究竟,不论是作文考题的思辨性,还是数学考题的利用基础知识寻求应用方案,无一不是如此。

  而这,也是沪上不少初中学校调整课程建设的“指南针”。

  延安初级中学校长许军认为,考试评价制度发生深刻变革,必定撬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考新政的发布,显性标志是计分分值从630分变为750分,潜在指向却是促进课程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以能力导向、实践导向、综合导向为目标。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才培养是完整的、不同学段之间贯通的工程。考试“指挥棒”撬动的并非只有初中学段的教学变革,必然会推及小学。据悉,沪上不少小学也已推出每周的实践性、项目制学习。

  中考新政推动学校自我变革,破除教育“顽疾”

  对比新旧中考方案,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外语科目增设听说测试;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设置跨学科案例分析考试。这些变化将破除初中教学过程中的 “顽疾”——知识一直停留在纸上,而不能真正为学生所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初中的英语课堂教学已经随之发生变化。

  文来初中校长柏彬称,现在英语教学已有意识地融入听说教学。该校从上学期开始,就对六年级学生进行听说测试。而在卢湾中学,校长张怡告诉记者,之前学校为六年级学生开设了外教口语课程,目前计划等这些孩子升入七年级后,继续开设由本校英文教师授课的口语课程,并加强专题式的语言训练。

  另外,为了配合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纳入中考,大多数中学都在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改建,包括理化操作考的标准化考场设置等。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对标中考改革方案,不少初中正逐步摒弃“主科”“副科”之分。今年中考建平实验中学毕业年级学生优秀率就创了历史新高。“学校对历史、政治、地理等曾经未纳入中考计分的科目同等重视,这才是中考改革的要义。”李百艳说。

  初中学校从“关注知识学习”到“注重能力发展”

  虽然此次中考并没有跨学科案例分析考试,但是中考新政的文件明确提到,“在探索跨学科案例分析的起步阶段,案例内容主要涉及地理、生命科学等学科。”多位教育界人士表示,中考改革倒逼初中学校教育从“育分”到“育人”。

  许军表示,在中考新政发布实施的背景下,单纯的补课、刷题等重复性操练会越来越“不管用”,这些都解决不了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不难预见,通过跨学科学习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将成为今后初中教育的关键。

  为此,卢湾中学从这学期开始,特别改变了教研组的设置,将生命科学教研组和地理教研组合并为一个教研组。而且,近几年学校已经开设了近20门以跨学科学习为内涵的“无边界课程”,未来学校还将探索更多跨学科课程。

  眼下,延安初级中学有近80门拓展型课程,例如在“社会观察”课程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定主题、设计方案、深入调查、撰写报告、交流分享、接受质疑、修订完善。“他们就邻里关系、网约新政下的网约车发展、中运量公交利弊分析等诸多课题,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开展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成果,有效地发展了认知能力。”提及学校的整体课程设计,许军信心满满。

  两年前,建平实验中学建设了“未来城市创新实验室”,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利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学校还成立了“松散型跨学科教研组”,由学校科技总辅导员牵头,生命科学、劳技、化学等多学科教师参与其中。“通过直接经验得来的知识,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也让学生懂得了知识是如何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这是未来学校教育变革的方向。”李百艳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