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瞄准“全球卓越”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

2018-06-26 09:00:30|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迎接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系列报道 瞄准“全球卓越”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上海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综述之三

  “对标最高”,在 2018年的上海,这是各级党政干部高频提及的一个词。这意味着,为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瞄准“全球卓越”已然在上海这座城市达成共识。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上海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底气何在?

  经济数据是最客观的证明。2017年全年,上海市生产总值(GDP)完成 30133.86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从结构上看,与其他全球城市不同,上海的制造业、服务业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今年1月至5月,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37.7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始终快于平均速度;一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保持在11%以上,为第三次经济普查开展规模以上服务业全面调查以来的最好水平。经济交易也格外活跃:1月至5月,上海海关关区进出口2.4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6.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

  但对于上海使命的深刻理解,才是上海底气的源泉:上海的使命从来不只是体现在自身发展的水平上,更重要的是服务全国大局,集聚和配置全球要素资源,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

  十一届市委三次全会以来,上海率先破局,以打响“四大品牌”为抓手,强化创新驱动,突出制度供给,扩大服务功能,创造品质生活,全面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打响 “四大品牌”,构筑难以被取代的战略优势

  从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的那一刻起,上海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已有基础上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要构筑上海发展新的战略优势,特别是彰显功能优势、增创先发优势、打造品牌优势、厚植人才优势。

  要构筑这些具有强力支撑作用、难以被人取代的战略优势,上海要长远谋划,更要立足当下。今年4月,在各项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按照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着力构筑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在指导性总体意见出台的同时,上海还制定了四个“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细了首批43个专项行动。

  在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目标之下,上海通过强化创新驱动,在科技引领上敢当“领跑者”、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努力增创先发优势。

  正在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就是上海着力布局的一招“先手棋”。去年10月末,上海发布《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上海持续推进“徐汇滨江-漕河泾-闵行紫竹”人工智能创新带和“张江-临港”人工智能创新承载区建设,发挥科创中心的资源集聚效应,张江-临港科创中心双区联动,将在科技金融、重大专项、发展空间、人才引进、利益分享等方面形成协同效应。

  目前,上海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赋能生态已具雏形,而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工智能人才集聚上海,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 “脑-智工程”等领域拥有相当话语权。

  追求 “消费品牌最新最潮、购物环境最优最好”的上海购物,也呈现出新业态、新模式爆发式增长态势。在去年226家 “首店”开张的基础上,上海正式启动全球新品首发地建设,目前已有26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一批新品集聚地就品牌 “首店”入驻签署合作协议,一批电商平台与品牌商签署合作协议。正如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晁钢令所说,一个包括供应链、支付系统、物流系统、信息化、先发优势、地域优势等所有经营要素于一身的商业生态系统体系正在上海形成,这将成为无可替代的上海购物优势。

  突出制度供给,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创新既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既有企业层面的创新、社会层面的创新,更有政府层面的创新。事实上,创新驱动的背后,就是一场刀刃向内再造政府职能的深刻改革。这场改革的目的则是突出高效的制度供给——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把新的要素引入原有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实现新的组合,提供一整套更加完善、更加优质的制度保障,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全球第二家星巴克臻选咖啡烘焙工坊进驻上海,这个集合了烘焙加工、体验、品鉴服务、零售和餐饮等多元业态的全新商业模式,没有任何现成的 “政策公式”。政府部门主动跨前服务——静安区市场监管局邀请国家食药监总局、市食药监局、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行业协会等各领域专家,结合现行法律规范和上海发展实际,快速制定《上海市焙炒咖啡开放式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为星巴克臻选咖啡烘焙工坊落地排除障碍。这一成功案例,如今在上海广泛传播,其所象征的 “店小二精神”鼓励更多政府部门大胆探索有效制度供给,为更多 “上海首店”问世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撑。

  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只要有制度供给的需求,都应该及时研究、尽快出台。在上海,无人驾驶汽车正向着产业化方向快速进发。面对业界最为关心的问题,市经济信息化委和市公安局、市交通委联合制订 《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 (试行)》,并于今年3月发放了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这为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奠定了基础,将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从研发测试向示范应用和商业化推广转变。

  放大服务功能,厚植城市软实力

  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定位,要求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放大经济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首先要看的就是服务能力。市委书记李强在十一届市委三次全会上指出,服务功能是上海的核心功能,是经济中心城市的使命所在。 “中心”不是自封的,关键要看辐射带动力,看能不能引领带动区域发展。

  将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批论坛、展会、要素市场做深做精,做成投资环境的 “放大器”、优质资源的 “强力场”,是提高上海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规划》已经明确,到 “十三五”时期末上海基本建成国际会展之都的目标。今年,上海将举办全球诺贝尔奖科学家论坛,继续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西岸峰会等。更值得期待的是,举世关注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今年11月在上海举办。而以每年在沪举办的进口博览会为契机,上海将加快会展业地方立法进度,深化展览业审批制度改革,加快集聚一批国际知名展览企业,引进培育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品牌展会,使展览能级稳步提升,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作为创新资源集聚之地,上海还依托人力和知识资本集聚,打造一批高端化、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平台。今年6月,上海智能制造系统创新中心临港基地启用,其离散智能制造实验室按照实际智能化车间要求设计,具备超高精度零部件试制加工能力。这一平台将在市场培育、市场对接、市场规范和资源匹配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有助于将本土优秀智能制造技术与解决方案推向华东、辐射全国、影响世界。

  上海还着眼于提供与超大型城市精细化管理相适应的服务,将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打造成智慧城市的神经元。在上海仪电集团中央研究院,作为智慧城市管理大脑的创新集成型架构i-Stack已投入研发,未来将为智慧城市神经系统提供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