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馆原创科普展览“星空之境”将在泰国展出

2018-06-22 08:58:28|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上海科技馆原创科普展览“星空之境”将从今年九月起在泰国展出三个月 “青出于蓝”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作为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成果之一,上海科技馆推出的原创科普展览“星空之境”将从今年9月起在泰国国家科技馆展出三个月,明年则转往欧洲,在法国里昂汇流博物馆继续展出。

  “涟漪”还在向外扩散。除了“星空之境”展览,“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如何复活一只恐龙”“时间故事”等原创科普展览将陆续走出国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中国科普展览为何突然发力?什么样的科普展览更受外国观众青睐?观察思考星空展和青花瓷特展“走出去”的第一步,我们也许能够觅得一些启示。

  法国绅士被2000多年前庄子的三句话所打动

  说到“星空之境”与法国结缘的过程,就不得不提一位名叫塞德里克·勒塞克的法国绅士。去年9月,“星空之境”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展出时,他以普通观众身份安静看完了整个展览,之后就找到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

  全世界最高精度的星象仪、世界上最先进的星空数字投影、美轮美奂的苏绣作品“蟹状星云”固然让他印象深刻,但据“星空之境”策展人朱达一回忆,最打动这位法国老人的还是展览结尾处,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的三句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据说,当时他在黑底白字的尾言展板前足足站立了10分钟,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一定要把这个展览带到法国去。”

  中国人观察世界的独特语言令老外们着迷。尽管由朱达一策划的下一个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展览还未开展,来参观过“星空之境”的许多外国策展人都已纷纷预定,要将它引向世界各地,据说展览规模将是“星空之境”的8倍。当西方人看惯了讲天体、星系、引力、宇宙大爆炸的天文馆时,再来看看以极、观、礼、历、器为线索的中国天文展,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科学与艺术是沟通世界的通用语言

  中国从来不缺故事,但怎么说才能让国外观众听得懂?科学与艺术无疑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2013年和2016年,上海科技馆分别从意大利和英国引进“达·芬奇机械发明展”和“灭绝展”,收获了世界上顶级团队制作原创科普展的经验。

  意大利人把达·芬奇机械手稿中的机械狮子、翅膀、投石器一一做了出来,而且每款都能动;英国人则反复调试“灭绝展”的灯光,因为较暗的灯光配合桃木色基调,更能使人沉浸在往昔岁月之中。

  “国外的科普展览早已走出了单纯讲述科学知识的叙事方式,比如2011年卡地亚基金会举办了一个数学展,就是把数学公式转化成一幅幅画。”朱达一说,中国科普展要想走出去,必须学会用世界通用语言,讲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交融。

  作为“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特展的策展人,厉樱姿没有刻意追求烧制精美的大器、重器,而是节选了人们在制作青花瓷过程中历经尝试的各种片段,比如一批泛黄的“残次品”。尽管它们外观不完美,却记录着人们对于青花烧制技术的一次次探索,失败也许是因为原料配比不当,也可能是烧制火候不够,而正是从这些不完美中,观众更能体味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与艺术之美。整个展览还制作了九个互动展项,比如以找茬的方式寻找世界名画中的青花瓷等,深受观众们喜爱。

  厉樱姿说,走出国门的中国科普展览,要利用丰富多样的手法把文化、历史和科技等多种元素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国外参观者的高审美和求知欲。

  让各国科技馆馆长共享同一“朋友圈”

  中国科普展想要走出国门,首先要被人知晓。“星空之境”走进泰国的契机,源自去年11月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24个科普场馆的44位馆长或负责人,会议从北京开到上海。

  其间,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时,泰国国家科技馆馆长一眼就相中了“星空之境”展,恰好今年正值泰国国王拉玛四世日食观测150周年,两馆一拍即合,促成了“星空之境”首次走出国门。

  国际研讨会上,包括上海科技馆在内的多家中国科普场馆分别与俄罗斯、缅甸、澳大利亚、加拿大、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知名科普场馆或机构签署11个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或“科普资源互惠共享计划”协议。

  上个月刚刚结束的上海科技节,邀请中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爱沙尼亚、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科普场馆知名人士聚会国际沙龙,畅谈各国科技节未来合作发展之路,其中“加强科普展览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倡议收获了极大共鸣。

  “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合作,就好像各国科普场馆馆长都加入了‘群聊’,大家对彼此的动向都很了解,中外科普展览的进出通道自然更畅通。”厉樱姿透露,“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也将在不久后走进乌兹别克斯坦,在“一带一路”沿线传扬中国艺术、传播科学之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