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对接 上海医生“造血制氧”援助日喀则

2018-06-19 09:06:17|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精准对接医院需求,为当地培养人才、输送技术 上海医生“造血制氧”援助日喀则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上海医生为日喀则百姓举行义诊。慕梁摄

  上海医生家国天下的情怀,在世界屋脊落地开花。近日举行的第三届西藏日喀则医学珠峰论坛、复旦—日喀则医学高峰论坛传出消息,复旦大学牵头附属医院精准对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需求,诊疗合作又出新举措,包括脑科疾病诊疗中心、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心、眼耳鼻喉科医联体、儿科远程医疗医联体、肿瘤病理分中心、肿瘤病理诊断医联体及周平红教授—大国工匠工作室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正式挂牌运行,助力该院继成为三甲医院后实现新腾飞。

  自东海之滨至珠峰北麓,3000余公里西行,一批批复旦医生支援走过这段远途,他们离家远行千里,让雪域高原的藏地亲人不必因疾患而远行。去年年底,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获评三甲,拉开了上海医生不解“藏缘”的新篇章。

  接力推进医疗援藏

  2017年7月8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主治医师张源与上海市第三批 “组团式”医疗援藏队的其他26位医生一起,踏上为期一年的医疗援藏路。他说,去祖国偏远地区做些贡献,是他一直以来的理想。

  与张源同行的李庆忠,还有更明确的目标。两年前,他所在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定下了三年组团援藏工作计划,计划提出者正是上海市第一批 “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研究院副院长余洪猛,李庆忠接过了 “第三棒”。

  在上海市对口援助日喀则医疗的任务中,复旦大学牵头附属医院一茬接一茬,不断推动当地医疗水平提升。

  2017年7月,上海 (日喀则)临床医学诊疗中心揭牌,上海八家三甲医院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签约共建,通过 “以院包科”的方式,全力打造下属八个诊疗中心。其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分别承担消化内镜中心和脑科中心的建设。目前,消化内镜中心已为当地培养了两位独当一面的内镜医生,脑科中心也在动脉瘤等疾病诊疗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从“供氧”到“制氧”,深度智援人才科研

  2014年3月,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王豆和索朗曲珍前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进修,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山节奏”:中山医院的内镜诊疗数每年超过10万,每天早上7点半就人满为患。

  在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教授姚礼庆带教下,王豆、索朗曲珍快速成长,回到日喀则后连续创造了当地医疗史上内镜诊疗的多个 “第一”。然而,消化内镜中心只有这两位医生远远不够,第三批上海市 “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治医师任重向中山医院提出,希望每半年送一个消化内科医生去上海学习。他的愿望获中山医院领导和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的支持。

  一家医院的技术实力不仅体现在临床,还依靠科研。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治医师龙子雯在三年援藏期间担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兼医务处主任,他发现,过去30年里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总计只发了60多篇中文刊物文章,而自2015年以来,全院已发表文章70多篇,如今每名援藏队员带领开展一两个课题。

  据统计,复旦的“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已在日喀则引入新技术105项,其中填补自治区空白15项,指导当地立项 1个自治区重点课题、10个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从“前台”到“后台”,助力辅助科室再进阶

  在第三批“组团式”援藏期间,复旦着力疾病检验、诊断、信息化建设,让这些“后台”力量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精准的判断、更便捷的服务。

  如今,在宽敞明亮的新日喀则人民医院,张源正在为超声科如何更好引进超声介入、儿科诊疗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奔走,陆子赟正积极联络将几名藏族检验科同事送去上海学习PCR技术……

  据了解,目前,日喀则人民医院是西藏自治区单体投资最大、硬件设施最先进的医院之一,它还是西藏西部目前唯一的三甲医院,辐射日喀则市全境75万人口及周边的阿里、那曲地区。在海拔 4000米的雪域高原,“医学格桑花”正绽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