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阿维尼翁戏剧节"剧王"《西贡》来沪展演

2018-06-14 09:38:57|来源:解放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2017年阿维尼翁戏剧节“剧王”来沪,在虚拟的《西贡》里,找寻失语的故乡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西贡是一个迷人的名字,带着异域风情,多数时候,人们消费这个词也仅停留在这样的物化层面,或者盗取殖民者的视角享受殖民风格特有的“乡愁”。记忆越面临被遗忘的危险,人们就越想要把它永远记住。这是《西贡》导演卡洛琳·古伊拉·阮希望留下的人性档案——不能让眼泪被遗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2017年阿维尼翁戏剧节上,法籍越南裔女导演,年仅35岁的卡洛琳·古伊拉·阮大放异彩,由她执导的《西贡》成为戏剧节上大热的“剧王”。该剧以时空交叠的舞台叙事、直接有力的碎片编织,勾勒了战争背景下个体的流离、伤痕与悔恨,幻灯片般定格切换的图景将时空无情地颠倒、拧转。最终,一切归于这样一句话:“在越南,我们就是这样讲故事的,伴随着很多眼泪。”

  今年东艺·央华戏剧季成功引进原版《西贡》,6月29日、30日,上海观众将在舞台体会“西贡”的眼泪。

  跨越40年的异乡人情结

  “1996年,越南政府第一次邀请越侨回国去看看,当时我妈妈已经离开越南40年了,那年我15岁。回越南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越南人,但越南人却把我当成法国人。”导演卡洛琳的母亲是1956年的越南移民,第一次回到越南,面对母亲家的亲戚,卡洛琳发现,尽管他们长得何其相似,但却无法沟通,这让她颇为困惑。“当时我就想,总有一天,我要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我想说,到底是什么代表了一个人的内心。”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一直以来,1956年前后的越南与法国的殖民对话是个很出彩又少有人敢碰的题材,上一次这个话题获得巨大成功要追溯到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不同于杜拉斯,身为越南移民的女儿,卡洛琳创作的这部戏可以被归为“第二代剧作”,它本身并没有太着重于对殖民化的控诉,而是去检视尘封的往事,以及与流亡和离乡相关的迷思。

  故事围绕一间名为“西贡”的越南餐厅展开。这家餐厅毫无档次可言,就像任何大城市都会有的那种廉价东方小饭馆。谈及为何会以一家越南餐厅为背景,卡洛琳说,无论在越南还是法国,只要她进入越南餐馆,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有时空错乱的感觉。“这间餐厅就是一个超越时空的存在,既真实又虚构,体现的就是永恒不变的稳定感。”

  剧本截取了两个重要的标志性年份——

  1956年,法国撤离印度支那,开往马赛的航船上不仅有法国人,还有大量越南逃亡者挤塞在黑暗的货舱中。这些越南人花了一个月离开西贡,抵达法国。

  1996年,现代历史上首位访问越南的法国总统密特朗逝世。同年,越南政府在美国禁运令解除之后,决定允许流亡者回国。

  一前一后,将餐厅“西贡”定格在最意味深长的四十年:十几位人物的命运在此交汇,在两个时空之间来回切换。充满活色生香的长篇叙事中,异乡人是核心的主题。制作人王可然说,《西贡》在这个穿越了40年时空背景的舞台上,一面巴黎,一面西贡,“他们同时诞生,同时展现,交织于舞台之中,将命运的长河铺洒在观众面前,让我们目不转睛和瞠目结舌,所以它的笑点和泪点几乎贯穿在整部戏的各个角落里。”

  《西贡》的文本不仅源于导演本人的家族经历,还包含了大量纪实性社会学调研素材。为了创作这部戏,卡洛琳在法国采访了大量越南移民,以及被留在西贡、与亲人爱人分割两地的人。这种“自传式剧场叙事”试图勾画全新的历史图景,去呈现某种旅行经验:每天,在这里上演着回归、团圆、纠缠,人们说着自己国家的语言,唱着自己国家的歌,告诉他们的法国孩子们,曾经我们是谁,我们的家在哪里。我们都是异乡人。

  多语言复调:声音所能给予的安慰

  《西贡》中最具独创性的部分要数对语言声音的应用。整部戏以法语、越南语交替出现,因而被评论为一部“疼痛的交响乐”,不同的声音与不同的语言融合在一起形成音韵,而声音塑造的力量常常比视觉更有冲击。“我们并非总是能够听懂所有的对话,法语有时候会突然变得词不达意,那恰好是应该有的效果,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在两个国家和两种语言之间挣扎的人们的感受。”卡洛琳说道。王可然也表示,虽然听不懂语言,但恰恰是演员的表演,以及舞美、调度、配乐等所有部分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呈现出很强的舞台表现力。“并不是因为听不懂语言才让观众关注到别的,而是其他部分帮助了听不懂语言的观众,感受到这个戏的强大力量,从而被深刻打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西贡》中有这样一幕——回到西贡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四处打探失散多年的儿子的下落。她找到某位驻越南法国高官夫人,央求她帮忙。当高官夫人带来坏消息时,由于无法讲越南语,她只能用法语,并请求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侄女帮忙翻译。而此时,玛丽·安托瓦内特早已从高官夫人的法语音节中感受到了儿子的厄运,她拒绝听到翻译。

  这一刻,语言的误解宛若一道坚实的墙,可以阻止真实的伤痛。

  女主角是一位职业厨娘

  舞台上,越南演员们将表演细致到每一个呼吸都那么准确。一般来说,戏剧制造的是巨大的矛盾冲突,而《西贡》展示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卡洛琳告诉记者,戏剧的女主角不是职业演员,而是一名厨娘。“她动作的准确性就是因为她每天送饭送菜,当然她本身也很有表演才华。非专业演员比专业演员更有信念感,或者说,他们需要信念感才能撑住这台戏。当然,剧里也有很多专业演员,我喜欢在舞台上寻找平衡,戏剧就是呈现多彩的人生。”

  将《西贡》原汁原味地引进中国,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而引进人安娜认为这是一个无悔的选择。“《西贡》给所有人带来享受,让人有所启发。观众能够感受到最美的戏剧,产生情感的共鸣;对于从业者,它也是一个榜样。”

  颠沛无常的爱情,流离辗转的亲情,在政治、军事、世界版图变化的干扰中,渺小的人零落、失散,他们的无奈和对爱的坚守在小小的舞台上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只要是人都会有共同的疼痛和喜悦,这些就称之为共鸣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