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内首个“国际博物馆日”专列在沪发车,博物馆发展进入快车道 上海三年后每16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
地铁十号线“国际博物馆日”专列5月16日亮相。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地铁十号线“国际博物馆日”专列5月16日上午正式发车,标志着“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系列活动拉开序幕。作为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承办地,上海未来将把一批博物馆打造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建设若干博物馆集聚区,三年后实现每16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百余家博物馆明天起将向公众免费开放三天,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这座城市独具魅力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
在地铁十号线老西门站,记者见到了整装一新的“国际博物馆日”专列。这辆国内首个“国际博物馆日”专列车身为活力四射的橙色,车身内外、顶部、地面,包括拉手上都设计了全市博物馆标识及二维码。乘客拿起手机,通过微信扫一扫,就可以获得博物馆的相关信息。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在专列上随处可见。
地铁十号线沿途经过新天地、豫园、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五角场等上海城市地标,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物馆与美好生活”主题不谋而合。上海市文物局表示,开通这趟“国际博物馆日”专列,希望能借助地铁这一载体开展宣传,突出博物馆在市民生活中的作用,让更多人感受到博物馆连接你我他,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意义。据悉,该趟专列编入地铁十号线的正常运营班次,将在整个五月期间持续运营。
《上海市博物馆年报2017》同日发布,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共有博物馆、纪念馆和陈列馆126家,以上海市常住人口2400万计,每19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高于全国每4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的平均水平。从构成来看,国有博物馆45家,行业博物馆52家,民办博物馆29家,市级、区级博物馆百花齐放、联动发展。
市文物局表示,三年后实现每16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目标。下阶段工作重点是优化博物馆区域布局,加强文化地标建设。从《上海市博物馆年报2017》数据来看,目前全市博物馆设施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黄浦、徐汇、虹口、静安四区博物馆数量为55座,占比44%;外环外远郊地区博物馆总数为41座,总量不少,但布局分散,覆盖率较低。其中,黄浦江东岸地区和崇明岛的博物馆覆盖率明显低于浦西地区,崇明区仅有一所博物馆。未来,上海将积极推进上海博物馆东馆、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新馆筹建工作,打造上海文化新地标;同时在沿江(黄浦江)、沿河(苏州河)、沿轴(城市南北轴线)、沿路(杨树浦路)重点建设若干博物馆集聚区,实现博物馆科学化布局,构建博物馆现代化体系。
去年,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龙华烈士纪念馆相继完成陈列改扩建工作,以全新面貌向公众开放。统计数据显示,全市29座革命类博物馆去年全年共计接待观众407.25万人次,同比增长14.6%。其中,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接待观众数量超过70万人次,同比增长165.74%,日最高接待量达到7262人次,创历史纪录。
据透露,根据《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上海将重点开展好“党的诞生地”初心教育活动,深化研究,丰富内涵,提高在“一大”开展党性教育、初心教育的现场感、庄重感、仪式感。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擦亮“一大”作为“党的诞生地”的红色品牌。今年,上海还将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力争每个国有博物馆内的重要藏品都可以通过扫码阅读,真正做到让市民把博物馆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