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双创”影响力吸引全球创新者

2018-04-18 09:45:12|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众创空间告别同质化竞争,强调个性化和细分市场 上海“双创”影响力吸引全球创新者

  最近一周,上海众创空间市场传出两条比较重要的收购消息:一是WeWork收购裸心社,二是P2(联合创业办公社)收购Workingdom。当事的四家企业均未正式回应,但记者从部分企业的内部员工处获悉,传闻并非不实,只是在企业内部使用“合作”一词来描述新关系。

  在“双创”大浪中,上海众创空间迅速成长。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的众创空间或联合办公空间数量已超过600个。它们的服务对象千差万别,既有单打独斗的创业者,也有三五成群的初创团队,更不乏小有规模的创新企业。众创空间和联合办公空间的数量增长背后,是上海“双创”力量的飞速增长。随着“双创”发展,创业创新者需要更专业的服务,数百家众创空间需要告别同质化,实现错位竞争,而不再是简单地提供办公场所。众创空间市场的收购或合作现象,正顺应了这一趋势。

  合并合作推动服务升级

  “不同的创新者需要不同的服务,包括不同的办公环境,这是联合办公服务者需要考虑的。”WeWor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当·诺伊曼前几天现身上海,他没有回应收购信息,但用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上海“双创”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发展趋势。WeWork与冯氏集团合作,包括改造冯氏集团在上海的一个办公室,并将新的办公空间与冯氏集团旗下的创新平台利程坊互动融合。

  冯氏是一家规模不小的创新企业,核心业务是提供供应链和物流、分销及数字化零售解决方案;利程坊既是一个众创空间,也是“双创”服务平台,为初创公司、孵化器、风险投资提供从产品概念到零售的无缝衔接。

  这一次,冯氏觉得有必要与WeWork合作,把创新服务做得更细致。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说:“WeWork拥有强大的全球平台,其创新空间和定制化服务,重新定义了传统办公室空间,代表着未来的工作方式。通过WeWork 高效布局和精心设计的公共区域,冯氏员工、利程坊的孵化器和初创公司之间能有更好的互动和协作。”

  WeWork方面称,与冯氏合作其实是WeWork的一项新服务,叫PoweredbyWe(直译为WeWork赋能)。上海的“双创”主体众多,既有草根创业者、创业团队,也有上规模的大企业、大集团,他们不仅需要一个充满“双创”氛围的办公空间,也需要能打通不同创业者或创业团队之间的桥梁,PoweredbyWe正是根据这一需求推出的。事实上,在一年多前刚进入上海时,WeWork并没有想到这个市场那么快就需要如此专业的服务。

  资源整合鼓励不同创新者

  业内人士指出,P2与Workingdom之间的收购或者说合作,也能发挥资源整合、强化专业度的作用。P2是国内较早的众创空间品牌,2015年初成立,目前在全国有30多个空间,吸引了不少小有名气的初创企业或团队,包括“足迹”“小猪短租”“周末去哪儿”等创业项目。相比之下,成立于2016年的Workingdom更年轻,走的是高端路线,业务涉及联合办公、移动办公、长租公寓、生态社区等。从服务对象看,P2和Workingdom有很强的互补性,不过Workingdom的经营压力更大一些。一旦合作,两个品牌不需要再争夺客户,而是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一步强化细分市场的服务能力。

  亚当·诺伊曼还表示,上海的“双创”影响力吸引着全球创新者。今年WeWork第一次把其全球创造者大赛引入中国,中国区总决赛就放在上海。从发布比赛信息到最后的总决赛不过3个月,却收到五湖四海的参赛申请,上海的号召力着实让评委惊喜,而创新者的创意更让人惊叹。比如获奖者中有一支来自上海的跳绳团队“跃动花样”,他们用创意重新构建跳绳这个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有表演性,而且可以鼓励更多人参与其中,爱上运动。最终,这个团队获得超过11万元的奖金。

  在面对这些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创业创新者时,参与打分的专业人士也表示,上海能用城市魅力吸引他们,但若要他们留下来或培育出更多有想法的创业创新者,就需要更细分、更懂创新的服务。WeWork大中华区总经理艾铁成建议,面对这一创新趋势,需同时利用资金和联合办公品牌的资源,助力本土创业创新人才锐意进取。当然,这样的市场环境也是WeWork等企业的机会,“WeWork得以将构建美好工作环境与推动人性互联的企业蓝图付诸实施,并为更多中国创造者们点亮梦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