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勇当标杆

2018-04-18 09:43:25|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浦东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劲头,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构筑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一一为新时代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勇当标杆

  浦东,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也惟有通过改革开放再出发才能实现新发展。

  今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浦东迎来开发开放28周年。终日奔腾跃向大海的黄浦江,见证了江畔这片土地从农田阡陌变为高楼林立,更在改革的大潮中化身为承载起一代人卓越梦想和砥砺奋进的沃土。

  28年,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微小浪花,却折射出由大刀阔斧、持续深入的改革而引燃的耀眼光芒和巨大能量场。它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动能,映衬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初心,更牢牢牵引着全球目光。

  28年间,浦东创造出33个“全国第一”———第一个设立保税交易市场,第一个给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开闸,第一个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特别是2013年9月成立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来,“第一”的“产出频率”进一步提速———设立第一家跨境贸易电商平台,第一个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设立第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一个海外人才局,推出第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这些“第一”,不仅仅体现着上海落实国家战略的速度和水平,更从一个方面扎实奠定了中国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实力。

  迈入新时代,奋斗着的浦东,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致力于在服从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构筑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在前列、勇当标杆。

  “当好新时代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这个享誉国际的中国“改革样本”,正砥砺锻造新的奇迹和辉煌。

  由改革牵引全方位跃升

  这是一张“愿景照”:预计到2020年,浦东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52%,金融要素市场集聚度全国最高,外资法人银行、外资保险法人公司、航运保险运营中心数量全国第一,外资资产管理机构资管规模占全球资管总规模40%以上;航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比全市90%以上,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世界前三,外贸进出口占比全市60%以上,钢铁、石油化工、石油天然气三类大宗商品销售规模达千亿元级水平,服务贸易占全市比重达到50%。

  “愿景照”的背后是十足的底气———28年来,浦东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9650亿元,财政总收入从最初的10亿元增长到3938亿元。目前,浦东已建立起20多个金融要素市场,“东方曼哈顿”初显成型;今年2月,陆家嘴全球资产管理联合会成立,资产管理总规模超过30万亿美元。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四年多来,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市、全国面上复制推广,以浦东1/4的面积实现了全区3/4以上的生产总值、50%的工业总产值、60%的财税收入、70%的社会消费和外贸进出口,集聚了全市80%的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总部机构、90%的外商投资。

  上海自贸试验区激活了关乎改革的一池春水———要素集聚、经济提质的同时,通过改革,拆解了以往难啃的硬骨头,初步建起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发展软环境。

  外商投资制度创新、贸易监管服务创新、金融领域创新……更为人称道的是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政府服务理念和模式发生彻底变革———这里,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两个当场办结”和不动产登记改革、“四个集中”审批等等。

  特别是证照分离改革,围绕取消审批改为备案、注重协同配套、注重当场办结等进行了57项改革,降低了准入门槛,释放了市场活力。去年,浦东新增市场纳税主体5.9万家,比改革前增长29%。

  当下,浦东将全力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再造政府工作流程,全面建设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为载体和标志的智慧政府。今年3月已实现涉企事项全覆盖,企业平均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85%。下一步,将以打造“三区一堡”、改善营商环境、服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围绕建设“五个中心”,着力打响“四大品牌”,聚焦开放引领和价值链的再提升。

  开放共享生态圈演绎“创新溢出”

  位于浦东张江科学城的上海光源,大家熟悉的“鹦鹉螺”,一个聚焦重大基础科学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发展的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如今,它俨然成为向社会开放的“网红”共享实验平台。截至目前,有462家单位的2000多个研究组超过2万科研人员利用上海光源开展科学研究,研究成果超过4000项,其中在美国《科学》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的科研论文已达80篇。

  这,恰恰是作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战场、主阵地的浦东所一贯追求的科技创新“溢出效应”。

  近年来,浦东聚焦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张江科学城建设,推动更多高端创新资源集聚,构建形成科技创新“场效应”,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以张江科学城为例,规划面积94平方公里,目前包括上海光源二期、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等项目纷纷落户,和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上海光源一期、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和国家蛋白质中心·上海共同构成张江科学设施集群。

  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圈:不仅有“万能”的大科学设施群,还将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围绕科创中心建设,浦东加大改革攻坚,突破了一批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体制机制瓶颈,一大批政策举措和经验从这里走出———依托大科学设施集群平台引入国内外顶尖科研资源,率先设立跨国孵化平台,将跨国公司的溢出技术、资本和市场资源与本土优秀创业企业对接;设立跨境科技创新监管服务中心,满足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对高效通关、货物安全等需求;建立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开展知识产权集中运营,推动先行先试成果转化、人才激励、科技金融等举措。

  关乎人才,浦东率先推行外国人永久居留推荐“直通车”;率先成立全国首家海外人才局,形成对外籍人才的闭环式服务;率先试点在沪高校硕士及以上学历外国留学生到“双自”地区直接就业,加快建设人才高地。

  当下,勇立“再出发”潮头的浦东,奋力推动“五个一批”重点项目:一批大科学设施项目、一批创新转化平台、一批城市功能项目、一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项目、一批产业提升项目。所有73个项目都将在今年开工,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基本建成。

  聚焦“获得感”持续发力

  漫步在东岸凭江临风,在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孵太阳,在社区周边的健身步道上慢跑,在金融城偶遇带着咖啡香的读书角……

  28年来,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全面深入,这里的生活也不断绽放出点点惊喜,彻底作别了老一辈市民口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戏谑。

  坚定不移做深做透改革开放这篇大文章,浦东时刻牢记初心,将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始终聚焦在改善民生上,以党建为引领,持续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多获得感。

  去年年底,在老旧小区较集中的浦东内环以内五个街道,一场“缤纷社区空间更新试点”重构了生活场景———建起15分钟多功能生活圈,街道生活贴上特色标签,不起眼的街角、路边也在智慧创新与工匠精神的雕琢下,发生了精致变化。这项“升温添彩”的社区重塑将于今年拓展至全区所有街道和镇。

  百姓满意度提升,有关社区自治、共治的“研发”也在基层遍地开花———张江镇建立“智慧张江里”大数据分析平台,形成对特定区域、特定时间、特定诉求的“晴雨表、警报器、瞄准星”,为治理提供决策依据,提升处置效能;南码头路街道深度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感知泛在、研判多维、指挥扁平、处置高效”的精准警务模式,实现“弯道超车”,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大团镇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设立“柴砖银行”,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聚焦人民群众满意度,对干部队伍也是一种锻造。浦东新区区委广泛开展“三好两满意”争创活动,推动形成“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注重协同,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浦东精神品质。去年以来,在自贸试验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中,涌现出一批使命担当意识强、政治素质好、业务本领强、岗位实绩优、工作作风实的“好干部”。发挥党员干部“领头雁”作用,干部队伍整体精气神得以提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