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亚洲最大订货季”雏形初显 上海时装周叫好也要叫座
“在MODE展上街拍的人少了,观众专业程度越来越高了。”“不仅有品牌集合店的买手,高岛屋、万象城等百货公司的买手也来了。”“29日上午,我们已经接到了好几单,拿到了20万订金。”作为上海时装周重要的商业组成部分,2018AW 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昨天在世贸商城开幕,476个设计师品牌的最新作品,吸引国内外买手。“销售”历来是时装周的核心功能,虽然上海时装周直到2015年才拥有第一个配套商贸展会,但“亚洲最大订货季”的雏形已经显现。
来源/2018AW 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官网(下同)
独立设计师徐一卫在纽约念设计,随着她在纽约时装周上发布了4季作品,已经在时尚界占有一席之地。去年回国在上海时装周进行品牌首秀后,她成为了上海时装周的常客,今年带着新作品再度入驻MODE展。“买手是呈几何级增长的,品牌公司代理商、设计师集合店的买手,还有百货公司买手,他们都把上海时装周作为首站。”徐一卫告诉记者,上一季MODE展上,她接到了四五百万的订单,约占全年订单的一半。而在展会的引流作用下,订单额达到了千万级。
“我们一上午就接了好几个单,收了20万订金。”独立设计师麻玛野本季带来“野蛮生长”系列,这是他第三次参加上海时装周和MODE展,而相比“生意好做了”,他更兴奋于市场对艺术的肯定。“前两年买手过来首先问的就是价格,今年他会先问你这个图案是怎么来的,想了解设计故事了。买手店再把设计‘教育’到消费者,时尚产业的理念就被打通了。”
走到第七季,今年MODE展汇集了30个showroom(设计师集合平台),以及一批独立品牌设计师,其中本土设计师占到60%。根据官方统计,上一季MODE展迎来约3000位专业买手,其中10%为国际买手。这两年除了精品店、集合店的买手频频来到上海时装周,传统大型百货零售集团买手的身影也增多了。这既是传统零售寻找差异化产品的需求,也是设计师品牌的利好。如今新天地、淮海路、五角场等商业地标都能看到设计师作品,远至呼和浩特、新疆,也都有买手带回上海时装周上的新一季设计。
“国际上的顶尖买手对新品牌是很谨慎的,他们见到一个感兴趣的新品牌,至少要观察3年才会下手。”上海国际服装服饰中心有限公司展会运营部的尤天然告诉记者,MODE展是亚洲唯一一个以showroom为集合体的展会,每年都会邀请重量级的国际买手前来,除了下单,他们也会给设计师带来指导。
“90后”设计师王阿琰已经是第二次参加MODE展了,美国洛杉矶、意大利的买手都曾对她的设计表现出兴趣。与此同时,一批国外设计师也来到上海,例如首个登上巴黎时装周的印尼品牌等,寻求更广阔的市场。
MODE展上还传来一个好消息。昨天上午,上海时装周和上海世贸商城签订未来三年的战略合作,服装服饰中心将上海时装周MODE展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的6季展会举办场地落户于世贸商城。从大同坊、越界世博园再到外滩供销社大楼,MODE展的“流浪”终于结束了。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主任黄勤表示,在新一轮发展中,MODE展将从规模、配套、服务和布局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组织运营专业度,进一步丰富商贸订货、宣传推广、技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内容。
要打响“四大品牌”,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上海时装周的责任不可谓不重大。而把时尚落地成为消费,推动上海消费业态升级,也是MODE展应有之义。业内人士呼吁,在国际化视野、知识产权保护、年轻设计师培养上,上海时装周应有更多作为。此外,本市时装界资深人士曹顺喜认为,上海原先的老国企品牌服装,内涵设计及精致的工艺制作,从选料打样到工艺流程,每道工序都是严格把关;因此年轻设计师创品牌要具备一定的服饰功底,要有工艺精湛,质量至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打造“上海购物”、“上海服务”品牌,就是要从品质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