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米老鼠到孙悟空 能否克隆一个动物园

2018-03-05 14:21:47|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从米老鼠到孙悟空 专家能否克隆出一个动物园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5

图片说明:“绿螺讲堂”第100期特别活动:“从米老鼠到孙悟空——克隆技术与伦理”

  距离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猴出生已经3个多月。3月3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绿螺讲堂”举办了第100期特别活动:“从米老鼠到孙悟空——克隆技术与伦理”,来自中科院、高校的科研专家畅谈克隆话题。有观众戏称:“这几位专家聚在一起可以克隆出一个动物园”。

  克隆猴“中中”的研究团队负责人、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孙强,带来“非人灵长类体细胞克隆”的主题演讲。曾有人怀疑现有技术是不是能克隆出非人灵长类动物,事实证明中国人可以做到。“中中”“华华”姐妹俩的背后,是他们五年的艰辛攻关。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6

图片说明:克隆猴中中、华华

  对于因克隆猴而引发普遍关注的实验动物伦理问题,孙强解释,由于猴子的怀孕周期是160天,从一个小猴子出生到性成熟至少要等4年到6年时间。由于遗传背景复杂,个体差异大,对实验的干扰就会比较大。克隆猴的诞生,意味着其制备时间一下就缩短到了一年之内。猕猴可以成为真正有用的动物模型。中国每年对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的使用量约在12000头以上,克隆猴恰恰更好地解决了伦理问题。减少、优化了实验动物的使用。

  小白鼠可能是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多的实验动物。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的李劲松研究员,在“‘人造精子’介导半克隆技术的建立与应用”的演讲中,介绍了克隆小鼠过程中建立的“人造精子”技术体系,使得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小鼠白内障疾病不再是难题。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李娟副教授是国际首例手工克隆猪研发团队的骨干,介绍了“体细胞克隆技术在猪身上的应用”。克隆技术的意义在哪里?克隆猴已经成功,克隆人还有多远?观众可以从她的演讲中寻找答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孙璘教授,则以“动物克隆与生命伦理”为题,讲述了科技进步的伦理边界。

  自2015年6月底开始,上海自然博物馆以每月3场的频率举办“绿螺讲堂”,至今天已经第100期。“馆研合作”是上海科技馆“十三五”教育战略子规划的一部分,旨在打造一个科研人员课题成果的科普展示的窗口,促进上海科技馆三馆(科技馆、自博馆、天文馆)打造成为最新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热点交流发布的平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