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豫园”秀沪上独特年味

2018-01-19 16:24:17|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文化豫园”秀沪上独特年味 “上海米道”文创年货首发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吃元宵、看花灯、拜城隍、拉着兔子灯和伙伴们嬉笑打闹……地处上海城市中心的豫园,珍藏着上海人心中年的味道。眼看着狗年春节就要到了,东方网记者了解到,今年的豫园年味有点特别,作为上海文化地标的豫园商城,打起了“文化创意牌”,即推出了带有上海传统文化特色的“豫园文化年货”。

  打造专属上海人的文创年货

  取自于城隍庙的门神、城隍庙道长写的福字、带有上海话发音的红包、以及封面撰写着福禄寿囍财的文字拼图贴……在没有对外发售之前,东方网记者“第一个时间”看到了首批印制出来的豫园文化年货以及采访到了设计人—豫园商贸创意产品设计总监陆徐滨。

  “城隍祈福春联、福字和门神,他们是传统中国年味里的经典主角,也是今年文化年货的主打产品。”据陆徐滨介绍,他的创意灵感均来自于豫园的人文历史,而每件创意年货作品,都与上海有关。

  其中,迎新对联和福字吉祥喜气,是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上海城隍庙主持吉宏忠道长欣然题写,而跃然纸上的精美门神拓印自上海城隍庙,寓意平安吉祥恭贺新年。

  迎新年中,讨红包是必不可少的乐趣。在这份文化年货上记者还看到了,福、禄、寿、囍、财以及福字红包共六种,红包祝福语用上海话来标注发音;文字拼图贴24片,拼合起来是金色的福禄寿囍财书法字,拼图贴背面24节气诗是一整年的祝福寄语。

  陆徐滨说,这一份份带有上海文化特色的小物件,都有一个礼盒来包装,不过,礼盒包装不仅是一套喜庆的礼物,更是可以讲给孩子们听的传统和礼节。

  豫园建于明代,有百余年的历史,而小校场年画就发源于豫园旧校场路,整个历史也有一百多年,目前存世的画作仅有以1000多幅,是上海文化发展形成中的重要篇章。陆徐滨介绍说,礼盒包装上的图案装饰,就取意于百年小校场年画珍本,帮上海的人们找回贴年画的新春记忆,演绎上海的城市文化传承。

  做大“文化豫园”品牌

  豫园商城地处老城厢,为了一改商圈中集中廉价的小商品、千篇一律的旅游产品等消费痛点,豫园商城正在启动新一轮改造,不仅在业态上进行转型升级,特别在文化上要做大、做足,打造一张“文化豫园”的靓丽新名片。

  其实早在新一轮大改造、大升级之前,豫园文化创意的工作就已启动。2015年,豫园股份旗下文化商业平台豫园商贸对“海上梨园”原址启动了升级改造,引入了上海昆剧团等合作伙伴。如今,已变身为一处以昆曲等传统戏曲演出、企业定制活动为主的文化空间,去年,海上梨园也尝试推出了京剧脸谱时尚拎袋等文创产品,这组产品从传统京剧人物脸谱中得到灵感,精选“生旦净丑”为主题的戏曲人物,结合现代时尚元素,将摩登潮流与古典戏曲文化意境相融合,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而目前,“海上梨园”作为“空中豫园”场景改造的第一个成功项目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也成为豫园商城文化转型升级的范本。

  记者了解到,今年打响豫园文化品牌的工作还将继续,传承上海城市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加强豫园的文化属性的重要一环。特别是,新春前“上海的年味——百年小校场年画复兴展”即将开幕,豫园狗年文化春节提前开启。

  据悉,小校场年画复兴展上,豫园文化年货将在其中的“文创市集”中悉数亮相。陆徐滨表示,未来,台历、手帐、手机壳、钥匙扣、书签、文具等一系列带有豫园特色的创意衍生品还会继续推出,丰富豫园的文创产品的品种,扩大豫园文创的影响力。

  专家:满足人民对传统文化需求上海也寻找文化认同

  “无论是豫园推出文化年礼还是百年小校场年画被复兴,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人们渴望传统,渴望重拾传统的年味的一种表象。”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经济社会学系主任刘长喜说,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年”过得越来越轻松:年夜饭改到餐厅了,圆台面上的美味越来越精致;红包改成用微信发了,碰不到面也可以互相致意;游园看灯改成国外旅游了,世界太大假期太少,春节长假要好好利用……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了,但是,农历新年的那股子浓墨重彩,正在渐渐变淡。而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后的文化需求,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特别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在经历过全球化影响后,上海也要寻找认同,这份认同就是打造上海自己的标签。”刘长喜表示,豫园推出文化年礼,一方面是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传统文化需求,第二方面也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此外,作为文化地标,其对城市品牌和形象提升也有一定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