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市民举报:龙吴路上一洗涤厂引无资质洗衣作坊进厂区,绕开环评 闵行向“厂中厂”开出顶格罚单
洗涤厂的机器几乎24小时运转。 均 车佳楠 摄
污水通过明渠流到地下管网。
上海市闵行区龙吴路上,有一家大型洗涤厂。2017年来,该厂先后3次受到环保部门行政处罚。近日,又有市民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举报,该厂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引无资质小型洗衣作坊进入厂区,以此绕开环评等环保监管措施,达到“未批先建”的目的,扩大生产规模。记者近日前往闵行实地调查。
6个洗涤车间同时运转
2017年12月13日17时,记者来到洗涤厂所在的龙吴路5055号。该厂位于吴泾镇东北部,东门和南门出入口都没有标识。厂区东侧是一条东西向物流运输通道,从酒店收回“布草”(酒店里跟布有关的东西)的9辆面包车进进出出,把50米长、不足2米宽的通道挤得满满当当。
记者沿着面包车踪迹往运输通道深处走,发现通道两旁是洗涤厂的车间,共5个,每个约200平方米—400平方米。每个车间都有5台以上机器,10多名工作人员正忙得不可开交。在运输通道尽头,记者看到这家公司的招牌“上海锦陇被服租赁布草洗涤有限公司”(以下称“锦陇公司”)。招牌后方还有一个巨大的车间。与运输通道两侧的车间不同,这个大车间面积至少10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数根蒸汽管道向车间南北两侧延伸,与小车间连接。在大车间,现场工作人员掀开地下管网窨井盖,只见管道内流淌着灰白色废水。工作人员称,废水会统一流向厂区中心的污水处理池。
记者粗略统计,5个小车间约有26台洗衣机、15台烘干机、7台烫平机,每个车间的员工在5到10人,看起来相对独立。这5个车间是否都属于锦陇公司?北侧“第一车间”一名负责人确认该车间属于锦陇公司,但南侧一个车间员工却称自己的老板姓袁,与锦陇公司没有什么关系。这些小车间是否就是举报中所说的“小作坊”,现场无法甄别。
新增车间未进行环评
2017年12月19日20时,记者跟随闵行区环境监察支队,对锦陇公司展开突击检查。
入夜后的锦陇公司停满了箱式货车,大车间两层楼灯火通明。据闵行环境监察支队介绍,大车间二楼是厂方私自扩建的。2017年4月,该厂曾因私自搭建二层、扩大生产规模被罚6.5万元,被责令停止二层车间的使用。不过从现场看,二层车间仍在使用。锦陇公司不止一次私自扩大生产规模。在闵行区环保局公布的“环保受处罚企业名单”上,锦陇公司因“建设项目的地点发生重大变化”和“环保设施因故障暂停使用且未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受过3次行政处罚。
当晚,执法人员目测,整个厂区规模比去年10月突击检查时又扩大了,车间至少增加了2个。这些新增车间显然没有进行环评,环保设施也未进行相应升级。
新增车间是否就是出租场地引入的小作坊?锦陇公司负责人卢某辩称,新增车间的投资和运营都属锦陇,之前提到的袁老板是股东。监察人员随后开具约见调查通知书,进行后续核查取证。
锦陇公司被罚100万元
锦陇公司于2002年12月3日开业,注册资本500万元。2003年,该公司与临近的上海吴泾时装厂签订协议,出资改造污水处理装置,供两家厂共用,并通过环评验收。由于当时的环评法规较宽松,相关环保投入和设备验收都没有进行细致地统计和记录。
2016年11月28日开始,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对上海开展环境保护督察,闵行区共查处37家地下洗衣作坊。2017年春节前后,不少洗衣厂搬离闵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部分地下洗衣作坊业务转移,挂靠在具备环评资质和设备的锦陇公司名下,由此产生“厂中厂”现象。
事实上,吴泾镇相关规划明确,对排污企业“只减不增”,也就是说,排污企业只能逐步减产关停,不允许扩大生产规模。排污企业通过任何方式扩大生产规模都必须经过环境评估,环保处理设施设备也应经环保部门验收后,才能投入生产使用。锦陇公司接纳小作坊进驻,已属违法。闵行区环保局核查确认,锦陇公司2003年通过环评验收时核准100吨/天的废水排放量,目前已增至500吨/天,250平方米的厂房面积也扩展到4000平方米。依据2017年10月1日新实施的《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条例》,闵行区环保局开具第一张顶格处罚罚单:对锦陇公司拟处罚款100万元,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锦陇公司于2017年12月28日起开始拆除超出环评验收部分的设备,春节后主体车间私自搭建的隔层也将拆除。
闵行区环保局表示将持续跟踪督查,如果该企业拒不改正,将采取进一步措施。如果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环保部门可再次处以100万元到200万元罚款,并在处罚条款上设置“双罚制”,除对企业的处罚外,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