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沪滇两地探索各类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合作
解放日报  2018-11-27 16:26:44

  原标题:将优秀师资送到云南最需要的山区去

 沪滇两地探索各类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合作

  昆明红土地中学的学生在上课。王健摄

  前不久的2018冬季长三角师资招聘会上,来了一群远道而来的客人:云南省昆明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在光大会展中心设了摊位,向应聘者抛出橄榄枝。

  这一趟上海之行,昆明市教育局收获满满,共收到152份简历,其中有133位硕士研究生。半个月之后,招聘会主办方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远赴云南进行回访调研,走进昆明、保山地区的边远农村学校,为下一步教育主管部门的对口支援工作提供精准扶贫的依据以及设计方案。

  三个班才“凑”满一个老师

  昆明市下辖1市7区6县,其中有3个贫困区县,今年内要完成全部脱贫的攻坚战。基础教育是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昆明市教育局副局长穆仁早说:“昆明的几个贫困区,因为都在深山中,交通不便,师资相对紧张。对于这些农村学校,教师缺编情况不少,美术音乐等小学科尤其缺教师。”

  阿旺镇中心学校位于贫困区东川区的最南端,这个建于2008年的新学校面向268平方公里、18个行政村招生。除了本部外,有13个校点,这些校点大多坐落于坡高路陡的山上。一些校点的班级只有8个学生,按照师生比,往往要三个班才能“凑”满一个老师。在这些农村校,一个老师教三个年级的课,是常有的事。东川区教育局副局长徐正东就是乡村老师出身,他说:“我当时教的就是一年级和四年级的混班,一节课要一分为二,这边教完了布置作业,紧接着教另外一个年级。校点的老师都是全科老师,语数外音体美全部一个人承包,强度非常大。”

  在保山市,缺老师也成为农村校的普遍情况。保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行君是上海的援滇干部。他帮扶的贫困村1000多人口中,有200多个贫困户,一大半是文盲。上半年,这个村的小学校点陷入师资困境:校点共有7名老师,其中3名是代课老师。根据政策,代课老师只能拿每月1800元的工资,因为工资不高,又地处偏远,学校千辛万苦只能招到3名代课老师,而且还都是打工返回的高中生,教育质量不理想。5月份,前来保山援助的一家企业来到校点,慷慨解囊,为代课老师承担了每人每月1500元的补贴,招聘了3名大学生,校点教学才恢复正常。

  希望听听上海的教学经验

  在东川区百年老校集义小学,记者遇到了上海市梅陇中学的英语教师陈德喜。陈老师来到东川区已有大半个月了,作为对口支援的师资培训老师,他将在东川待上一个月,对这里的英语教学和师资进行评估和调研。半个月时间,他已在10多所小学听了课,结果堪忧:“这里的英语教学呈现‘课时少,教师少;学生多,班级多’的情况。英语老师缺编不少。此外,英语老师的年龄结构也偏大,平均年龄45岁。”来自东川区的数据显示:全区教师队伍中,400多人为50岁以上老教师,其中40%以上无法胜任信息化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

  东川区红土地中学坐落在昆明市轿子雪山山脚下,这里山路崎岖,坐车前往昆明市区,得花上近5个小时。25岁的高花刚从云南民族大学毕业不久,担任初三的班主任,对她而言,最兴奋的事莫过于去市里学习。“每次教研活动都可以学到很多知识。”高花说,“我更希望能有上海的专家来给我们讲讲课,听一听上海的教学经验,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期待更多优秀教师走进云南

  “对于我们而言,最需要的是专家引领和高水平的教学人才。”穆仁早说,“好的老师能带动一批教师成长,我们希望上海能有更多优秀师资走进云南。”

  穆仁早介绍,除招聘应届大学生外,昆明市已启动《银龄讲学三年行动计划》,从2018年至2020年面向全国引进100名优秀退休教师。根据计划,昆明市给优秀退休教师开出丰厚待遇: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教师,获得省级政府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的教师、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师将分别获得15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工作补贴,此外还有生活补贴,并且提供两居室以上的免租住房以及每半年一次的探亲机票费。

  此次云南调研后,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对未来对口支援有了新设想。中心主任江明说,沪滇两地正探索各类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合作项目,如上海目前推进的“未来教师储备与培养计划”,重点培养云南在沪读书的学生,帮助他们在大三考出教师资格证,最后回到云南报效家乡。“云南在上海高校读书的学生数为1万人左右,如果能通过这一种子计划成为教师并回滇工作,对云南当地师资队伍发展是一次积极探索。我们还对上海16个区59至64岁的退休教师建立了信息库,他们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有着丰富的教学经历和宝贵的经验。如果他们愿意前往云南进行‘候鸟式支教’,对应昆明推行的银龄计划,也将是一次积极的探索。”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