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陀区推出政府智能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解放日报  2018-11-16 09:22:18

  原标题:“智慧大脑”助力社区精细化管理

  独居老人如何免于突发事故?打开的窨井如何及时处置?社区治理中遇到的这些问题,通过单个“人”的努力,或许很难及时解决。普陀区11月15日推出政府智能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这个区级“智慧大脑”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普陀城区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海量神经元感知入微

  相比此前“落地开花”的单个场景或小范围应用的社区大脑,此次“智联普陀”区级大脑拥有更加完整的体系架构。简单地说,可以用“1、2、3、4+X”来概括,分别代表1个城市大脑、2张专网、3级平台、4级应用,以及海量传感器及与之配套的处置流程。

  其中,遍布全区的前端发现传感器和摄像头是基础,决定智慧平台能否及时发现突发事件。截至目前,首期打造的45个应用类型,10万个点位已铺设完成,覆盖全区10个街镇,涵盖公安、消防、民防、市场监督、河道、建管、民政、绿化市容等10多个专业条线,满足消防安全、电梯运行监测、居家养老、垃圾处置、水质监测等多维度需求。

  这些传感器就如同人体内的无数个“神经元”,能感知人眼无法捕捉的信息,比如,加速度探测传感器能及时发现电梯故障,倾角探测传感器能回传广告牌和标识牌的倾角信息……总之,任何物体都能“开口说话”。此外,传感器的落地安装和异常处置流程梳理将同步完成,并实现自动派单,将前端感知转化为有效管理。

  大数据总结治理规律

  “神经元”和传输网络的铺设是“智联普陀”的第一步。为提高各级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普陀区在智慧平台中加入三级平台和四级应用的设计,三级平台指区级、街镇(委办)和片区三级总分管理平台,四级应用覆盖区、街镇(委办)、片区和居委,共同构成“智联普陀”的“神经系统”。

  “智联普陀”项目从系统结构、网络建设、传感器施工、处置流程、数据规范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整体设计和统一规范,有效配置了实时上报、事件预警、事态监控、决策调度、智能派单等功能模块,将“人脑”与“智脑”系统连接,协助各级机构快速高效地处理社区治理中的各类事件。比如,独居老人家中的红外探测传感器如在系统设置时间内未监测到活动迹象,平台会自动报警,并向其法定监护人及社区管理服务人员同步发送信息,监护人如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处置,在征得其同意后由社区工作者跟进处置,确保老人得到及时救助。处置结果和事件状态会在系统中实时显现。

  区网格中心主任杨联中说,社区治理中,复杂事务和重大项目的跨部门协同往往耗费大量沟通成本,而全新的智慧平台将采用智能化手段科学调度、明确分工,从而有效提高各级机构的协同工作效能。

  在普陀区智联城市应用中,有一项是将红外对射传感器安装在区内公共厕所各入口以监测日均人流量,以便在改造男女厕及残疾人厕所比例时提供数据参考。“智联普陀”以大数据总结出城市和社区治理中隐藏的规律,作为制定管理方式的依据,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而实现这一核心机能的部位就是智慧平台的“1”,即城市大脑。普陀区科委主任李文波说,“智联普陀”将充分挖掘大数据深度关联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土壤,更好发挥“大脑”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驱动力。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