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失传千年后被一比一还原,古老乐器瑟首次亮相 海派工艺民族乐器找到德国知音
三米多长的中国古代乐器瑟日前首次经海派工艺一比一还原后亮相演奏。“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作为曾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最流行的乐器之一,瑟销声匿迹已有千年之久。
“中国记载瑟形制的文献较为罕见,海外虽流传不少古籍,当地学者却对此缺乏关注。韩国多年前复原过一款瑟,但那只是扩大了的伽倻琴,并不符合记载。”从古书中百分百还原瑟的真容,是古筝演奏家彭丽颖多年心愿。“长方体由上而下带雁柱,以手弹奏琴弦的统称齐特类乐器,瑟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传说破瑟为筝,传入各国才有伽倻琴、日本筝、越南筝。”还原瑟,也为促成齐特类乐器在中国进行标准化,彭丽颖多地考证了12年,将一批批影印资料带回国。
在中国,不仅制瑟工艺失传已久,在中华大陆甚至已无能弹奏的这一古乐器留存。复制瑟,尤其是超过学术概念进入实物弹奏阶段的复制,成为多年来音乐史学者与乐器专家们心头的一个难题。“完全按照古代制弦方法,琴弦一弹就断。”彭丽颖介绍。许多音乐学院的专家教授都曾尝试对瑟进行复原,但成果并没有普及。现代乐器普遍按标准音调弦,瑟如此庞然大物,传统丝弦的张力无法满足其音量要求,琴码也难以稳定。而如果采用古筝的琴弦,又如何体现瑟与筝的音色区别?
不少地方也有研制缩小版瑟的尝试,但彭丽颖认为缩小版不够理想,因为只有一比一还原才能恢复 《圣门礼志·圣门乐志·文庙礼乐考》《宋史·乐志》《宋书外国传译注》等记载,更能让瑟推动现代民族音乐发展:“民族乐团目前的低音伴奏乐器以贝斯为主,还原瑟的共鸣箱体积很大,未来在乐团、实景演出中可以成为弹拨乐的低音‘担当’。”
瑟种类繁多,此次在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上亮相的是雅乐25弦瑟。这也是彭丽颖掌握资料最全的一款,即便如此,诸多技术难点也让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就进行了三版改良。古筝制作大师李素芳改变定弦法,又以新材料定制义甲,才让还原瑟发出了介于古筝、古琴之间的独特乐音。
“中国乐器中也很难听到如此淳朴、古老的声音。”德国作曲家、汉学家贡德曼听后表示。他多年醉心中国民乐,致力于中德文化交流。上海民乐制造品牌近年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海外知音也越来越多。贡德曼透露,海派工艺造型精美的民族乐器让 “德国小朋友特别喜欢”,2016年底他在德国汉堡举办海派民族乐器“神秘音韵展”反响出乎意料,未来将继续在法兰克福、柏林等城市推出巡回展览。“上海研究欧洲的交响乐已经有一百多年,我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