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革开放四十年出版成果展开幕 “再出发”的新方向是数字化 古籍整理出版进入最好时代
以“新时代,‘古籍出版’再出发”为题的改革开放40年古籍出版成果展,前天起在上海古籍书店展出。同日,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齐鲁书社原社长宫晓卫、凤凰出版社总编辑姜小青、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齐聚“海上博雅讲坛”,与读者分享改革开放40年来古籍出版的成就与未来再出发的方向。
所谓古籍整理出版,是对1912年前留存的文献及新出土文献的整理出版。“目前我们已经和正在完成的工作,一是绝大多数基本典籍的整理出版,二是绝大多数文献遗存的影印出版,三是各类专题文献和地方文献,都在有力推进。”顾青说,在延续已有的古籍整理和深度整理的同时,数字化是“再出发”的一个新方向,用数字技术手段加快古籍整理的速度,提升效率、提高质量,让古籍整理的成果更方便地为读者所用。中华书局推出了“中华经典古籍库”,并发起古籍整理的“集合网”,邀请古籍爱好者网友加入古籍校对、编辑、审稿工作。
古籍整理出版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高克勤说,目前已见的古籍整理出版成果70%都是在近40年中完成的。尽管也曾经历市场大潮冲击的一段迷茫期,但在进入新世纪后,古籍出版迎来又一高峰,可谓进入“最好的时代”。首先是集成性文献的影印,影印是存证,也是学术眼光和判断的体现;其次是古籍的深度整理和普及,从数量上来说,在20万种中国古籍中,目前已得到整理的也不过2、3万种,这项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随着时代前行、认识深化和更多新资料、新出土文献的发现,古籍整理必须升级换代,向深度发展,包括其他少数民族的文献还有大量有待整理开掘。而各地也越来越重视地方文献的整理,上海正在探索追求江南文化的丰富内涵,“相信地方文化的研究、传统文化的普及,会越来越成为古籍出版者的重要任务”。
回顾和展望古籍出版,姜小青表示:“书比人寿,重在创新。”“年轻队伍的培养和数字时代、网络时代的创新是未来关键。”
“说现在是古籍出版的最好时代,首先在于国家的高度重视,投入远超过去;二是作为古籍整理者的我们能看到的东西比以前多,过去不可见的很多孤本、稀本经过数字化,使得可见材料远超过去。”宫晓卫说,只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古籍整理队伍中,涌现出更多古籍整理专家,这份事业才能不断庞大,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