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时光里的家园》留存“过往生活中浓浓的柴米烟火气”上海首本社区微志发布
胶州路、愚园路、常德路、北京西路围合而成的这片区域内,曾有一片河流密布的江南村舍——赵家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随着附近愚园、西园、申园的兴建,这里成为沪上社会名流、文人墨客郊游赏景、聚会娱乐的场所。十九世纪末,因大量人口涌入,这里开始兴建各类住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旧区改造而逐渐消失。
但是,历史长河中,关于赵家桥的记忆不曾被抹去,很多上了年纪的居民依旧清晰记得这里开设的油漆店、老虎灶、烟纸店、连环画小书店、切面店、竹器杂货店、剃头店、葱姜铺、公用传呼电话亭、煤球店和染布坊等,它们共同交织成过往生活中浓浓的柴米烟火气。6月26日,上海首本社区微志《时光里的家园——上海市静安区社区微志选辑》正式首发。《时光里的家园》选取赵家桥、愚谷邨、大同里等21个住宅小区作为社区微志的写作标的,以原住民口述和史料考证反映开埠以来上海城市发展的轨迹,以及那些具有存史价值的小区,反映区域内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社区微志修编方——静安区地方志办公室首次向社会招募作者参与编制,参与人员有海派作家、退休干部、建筑师、文化志愿者、普通居民等,真正实现了“百姓历史百姓修”。
据介绍,以往地方志的修编流程与体例有着固有 “藩篱”,最后的成书往往过于严谨。此次社区微志的修编,首次以一种新的史学观点、多维度的方式呈现地方历史。一方面,将传统的官方修编与市民口述相结合,引入大量目标小区原住民的采访、口述等内容,将“正史”与“野史”杂糅在一起,记录“民间”的声音。另一方面,在呈现方式上,运用多媒体技术,以文字和图片为长的传统纸媒作为基础平台,融入口述史、社区环境以及市民生活场景,乃至视频、音频等资料,读者可以扫码书籍上的二维码观看视频,丰富阅读体验。在行文语言上,也突破了朴素简明的志书语言,更多保留市民语言和方言。
首发式后,这本社区微志将被送入更多居民家中,并根据社会反响修编外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