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理工教授十年足迹遍布祖国200个乡村 “量身定制”最佳振兴方案
新民晚报  2018-10-08 09:13:27

  凤林、腾带、鸣山、青街,这个国庆长假,上海理工大学环境设计系教授王勇马不停蹄奔波在浙江平阳的4个村子,忙着利用假日现场踏勘、实地测绘、了解假日游客需求等。过去10年,他的足迹遍布祖国200个乡村,平均每两周就要下乡,几乎没有休息的节假日,这位“乡村设计师”坚持要为村庄“量身定制”最佳方案,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_副本

  走村访户做乡村振兴的设计师 图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振兴需要持久过程

  “卧牛山下农家子,牛背讴歌带溪水。欲砍青阶竹作鞭,牵牛去耕天下田。”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出生于平阳县腾蛟镇腾带村,幼时在山水田间放牛,也曾在私塾窗外偷听先生讲学,勾起了少年求知的好奇,也激起了心底的凌云壮志。在苏步青故居聆听数学大家的励志故事,在苏步青纪念馆、数学文化园感知数学的魅力,今天这个浙南山区的小村落游人络绎不绝,而7年前它也是面临空心化境地的村落之一。

  7年前,王勇教授应邀主持腾带村规划设计,那时的腾带村一片荒芜,苏步青故居室内展陈单薄,曾经繁华的亭子街更是“房堵窗、户封门”,村民大多外出谋生。被“卧牛山下农家子”的故事打动,更发现这里也是被周恩来总理称为“爱国象棋家”谢侠逊以及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的故里。“每个村有自己的‘魂’,深厚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找准了腾带村的规划思路。”重新定位乡村、修缮老屋、挖掘文化内涵、建设配套基础设施,陆续规划设计了中国棋王碑林、霁山园,以象棋文化诠释模糊数学,借中华传统回文古诗引出数学回数的奥妙,一点一滴,以数学文化为特色的腾带村有了新活力,先后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文化旅游示范村、旅游特色村称号。今年腾带村正建设数学文化园,整个村子已形成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紧密相融的格局。

  逐渐,游客、学子被吸引,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回归了。王勇今年在亭子街上遇到老街上最大古屋的主人苏先生,这位曾经在外做生意的村民结束了漂泊,带着100万元回来修老屋做餐饮,这场回归不仅是谋生更是心灵的归根。这位乡贤的回归令王勇非常感慨,“这个项目延续了7年,可以说我们是看着腾带村一点点发展起来的,最令人高兴的变化不仅是乡村的风貌得到延续和保护,更是村民回归代表的乡村活力。”腾带村的设计规划持续7年,到现在还在“修补”,“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久过程。一个规划随着乡村的慢慢复苏,还要逐步修补、调整,保持乡村风貌的完整性、真实性,同时又让乡村得到‘有机生长’。”王勇说。

  旅游并非振兴唯一“妙方”

  王勇与乡村设计结缘始于2008年汶川地震后,当时他走进西部乡村,开展基于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双重视野的传统人居环境设计研究。这些年,走过这许多村子,王勇坚持“一村庄一方案”,他认为乡村设计是“活的”、“有生命的”,最佳方案一定是最适合村子、最适合村民的,而旅游一定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抛开是否有能够挖掘的自然或人文禀赋,例如乡村的区位特点、潜在客源及交通圈半径等,都影响定位评估,还有客户群层级等都会影响旅游目的地打造。”王勇觉得与城市雷同化的文化不同,乡土文化因风土、人情而独一无二,乡村产业不是简单的农业、旅游业,而应该是符合生态文明转型的乡村多元新业态,最终让乡村能够成为与城镇空间相辅相成、宜居宜业的人居空间环境的有机部分,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村庄。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具体体现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方面,每一条都能为乡村积蓄魅力带来活力。

  9月底,国家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细化、科学指引。王勇感受到振兴乡村迎来更好的时代机遇,实际上,他的团队在过去十年已完成约50个乡村的规划设计方案,而过去一年间就启动了15个规划项目。“城市设计做‘专科医生’,建筑、交通、绿化等专业领域分工清晰。乡村体量虽没有城市规模大,但小微而复杂、简单而专业,我们得做‘全科医生’,带着开放的创意和科学思想,带着交叉的专业学科,设计能够满足村民生活需求、适合国情乡情的方案,继续把这条乡村规划振兴之路走下去!”王勇说。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