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试点建屈光档案筛查干预
解放日报  2018-08-30 09:25:21

  原标题:十岁孩子近视发病率超百分之五十,多数和用眼习惯有关 上海试点建屈光档案筛查干预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推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保障下一代的视觉健康。早前,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披露一组数据:近视人群中,小学生患病率为35%,中学生患病率为50%,大学生患病率为70%。而在上海地区,10岁孩子近视发病率已超过50%。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周行涛表示,近视非但是个公共卫生的健康问题,还是一个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多管齐下来解决。

  学业压力与近视正相关

  当前,儿童和青少年近视低龄化趋势明显,患病率持续增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眼科主任陶晨直言,“以往门诊的患儿大多为十岁左右的孩子,现在六七岁刚入学的孩子也很常见。根据临床诊疗来看,除先天性近视患儿外,大部分和用眼习惯有关,过早、过度的用眼正在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视力和健康。”

  专家同时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和小朋友聊天中我们发现,学业压力的增长和近视呈现一定的正相关,‘鸡血家庭’‘牛校’的孩子情况可能更为严重,而且在兴趣班学琴、学棋的孩子也容易出现用眼过度等情况。如何把握好用眼卫生和学业特长培养之间的平衡,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思考的话题。”

  有的放矢进行防控

  时至今日,近视眼仍缺乏控制良方,对于近视的发生和发展的基础研究,还没有获得突破性结果。周行涛说,这些年来专家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应成为有的放矢的防控措施。

  从家庭层面,家长要尽早为儿童和青少年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对有高度近视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可建档。档案应包括散瞳验光、眼轴长度等数据,并做到每四到六个月复查。这一环节有赖于学校老师的配合,在进入幼儿园、小学之后,老师应督促家长去规范的眼科建档,有利筛查出高度近视并进行医学干预。

  幸运的是,相关探索已在尝试。目前,上海市疾控中心联合各区疾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全市以眼科为特色的三级医院正在共同试点推广本市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项目,涵盖幼儿园、小学与中学阶段学生,每年一次的无偿筛查包括视力测量、电脑验光、眼轴测量等,并非以往简单的“看视力表”。陶晨告诉记者,“未来,该档案将为全市青少年视力健康提供客观、全面的资料。同时相关统计数据也将帮助卫生、教育等部门进行决策,如户外活动时长、教室内灯光亮度等。”

  药物及OK镜应尝试纳入医保

  将近视防治关口前移,还需政府、技术层面的多重支持。陶晨提出,全球近视防控相关文献已经证实,阿托品药物有一定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但我国目前没有现成的低浓度阿托品制剂,只有部分医院通过生产院内制剂的方式少量应用,未来可否加快相关药品的审评审批,尽早广泛运用于临床;许多家长会给孩子选择佩戴角膜塑形镜 (即OK镜),但大多为市场流通,未进入医院的治疗系统,是否能进一步形成治疗方案甚至纳入医保,让更多近视眼孩子获益。

  此外,全社会也应减少对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的隐性歧视。目前全飞秒与眼内晶体手术等,以及近视并发症的视网膜手术等,可以给近视者良好视觉维护。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