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汇区梅陇三村让垃圾分类有情 有趣
文汇报  2018-07-10 13:32:58

  原标题:市级低碳示范社区徐汇区梅陇三村引入先进投放机器,让垃圾分类有情、有趣 告别“人海战”,“绿”到深处有情义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9

在梅陇三村,“绿主妇”这支志愿者团队早已突破了性别年龄的限制,尝到绿色甜头的居民们,人人参与垃圾分类,人人甘当绿色践行者。(徐汇区凌云街道供图)

  有人说,城市治理越来越精细化的当下,垃圾分类的 “人海战”模式应该被淘汰了。对此, “绿主妇”创始人、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尚艳华说:这既对,也不对, “居民习惯的养成还是要靠人的督促指导,而智能便利化的垃圾交投设施才是实现跨越的关键所在”。

  这些年来,尚艳华的名字一直是和“绿主妇”联系在一起的。当年,她刚进入梅陇三村担任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时,靠组建“绿主妇”团队,将党组织的力量渗入居民区工作,用“绿色”理顺了大家的心态,更成为构建、连结人与人信任与情感的纽带,也将小区打造成了垃圾分类、绿色环保领域的标杆。

  如今,尚艳华带领着梅陇三村在“绿色治理”道路上越走越欢。“‘绿主妇’已经走到第七年,小区‘绿色治理’模式也应该升级迭代了。”尚艳华说,垃圾分类工作虽然繁杂琐碎,但居民的配合大大提升了工作的幸福指数,“在我们这里,‘绿治’变得更有情、更有趣。”

  引进三家企业,多了不少投放利器

  早些年,小区成立 “绿主妇”团队,每月28日,主妇们纷纷上阵,接待、过秤、分类回笼,利用 “零废弃回收卡”对每户家庭的垃圾交投回收量进行记录、跟踪和管理。居民们排着长队交投垃圾,用积分换取绿植、环保生活用品等等。如今,这项传统活动依旧在梅陇三村定期上演,只不过居民交投来的垃圾量明显减少——因为,在梅陇三村,垃圾处置有了更多便利渠道。

  结合全市垃圾分类、源头减量要求,作为上海市低碳示范社区的梅陇三村开始尝试在垃圾分类管理模式上取得突破。尚艳华透露,从去年开始,尚艳华为梅陇三村陆续引进三家企业、一家社会组织,帮助小区实现垃圾分类管理的全闭环。

  第一家企业,专注于废旧物品的全品回收,在小区东门设立环保便民亭,集中回收居民家中淘汰的低价值废旧物品,然后分类交投给不同的处理渠道,实现废旧物品的资源循环利用。

  第二家企业,聚焦小区干湿垃圾分类,在小区投放44个由光伏面板控制的智能垃圾桶,每天安排员工值守,指导居民干湿垃圾分类投放。

  第三家企业,则在小区投放两台“神器”——厨余垃圾粉碎机。居民们每天把湿垃圾集中交投、及时粉碎后,喷上厌氧菌,再用网兜兜住残渣,经过滤水后,装进密封桶,送到相关合作农场,进行再加工——这些厨余残渣就可以转化为生物有机肥料。

  今年实现小区厨余垃圾自我消化

  时代在变,居民对于垃圾分类投放的要求也在变。

  早些年,梅陇三村通过 “垃圾换绿植”点燃了居民集中交投有机生活垃圾的热情。而现在,尚艳华急着要破解的是,居民嘴里谈到干湿垃圾分类总说 “麻烦”。

  此前,社区也曾向居民家庭发放过干湿分类垃圾桶,但收效甚微,因为大家用惯了马夹袋。如今,社区引入干湿垃圾交投桶,完全靠光感触自动控制,居民用手在垃圾桶上一晃,桶盖自动打开。但真正走到垃圾桶前,一些居民又手足无措了——因为湿垃圾要求破袋投放,很多居民嫌脏嫌烦,再次止步。

  于是,尚艳华只能再寻 “神器”。目前,梅陇三村正在和一家企业洽谈合作,争取在小区垃圾库房引入 “开袋神器”,直接吞入居民交投的袋装湿垃圾,在内部机器过秤,并在内部实现开袋,垃圾入桶,吐出塑料袋另作交投。

  尚艳华说,要让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有两个条件:一是让他们看到垃圾分类投放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二是让垃圾分类投放更便利智能,破解 “麻烦”二字。

  她透露了梅陇三村推进垃圾分类的 “小目标”:今年内,前端分类减量,中间有序回收,末端循环利用,这三个环节在小区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今年年底之前,小区厨余垃圾将自我消化、不再输出, “比如将小区厨余垃圾经过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种出的绿色蔬菜,运回社区进行分发,送上居民餐桌。”

  目前,小区还引入了一家社会组织,专门指导鼓励居民垃圾分类,预计年内将组织千户居民全面实行干湿垃圾分类投放。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