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城市民自发召集成立"老房子"俱乐部
解放网  2018-06-19 09:11:01

  原标题:市民自发召集成立“老房子”俱乐部 老房子要保留“市井温度”

  近几年,上海44片面积达41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老建筑,成为广大市民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不少市民也晒出了外滩、老城厢、衡山路-复兴路、枫泾、新场、朱家角等地的文化风貌,唤醒老上海往日的人文记忆。

  昨日,上海首个由市民自发召集的“老房子”俱乐部在花园饭店正式成立,300多位热心市民因为喜欢、热爱老房子而聚在一起。虽然刚刚创办,他们就早早立下了终极目标:尽量延长老房子的寿命,尽可能保留市民曾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氛围,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和未来,留给后代一片“历史的天空”。

  希望“读懂她、保护她”

  “我从小接触到的就是这样的环境。以前,我喜欢老房子是因为这里有我的生活和美好回忆。现在,我希望能更加读懂她、保护她。”吴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地道的老上海,她和他的爱人还有她的父母、公公婆婆都生活在上海的老房子当中,“很高兴,现在(这些房子)都受到了保护,我们也不希望她们拆掉。”吴女士说。

  如今,吴女士和这群志同道合的市民聚在了一起。他们在高楼大厦的光影折射之下走过武康路、桃江路、高安路、复兴中路,通过徒步和倾诉的形式探索百年老建筑的容貌,理解她们的历史内涵。“之前一个人只能走马观花地看看,要么是发现了故事却没有倾诉的对象,要么就是看个似懂非懂也没人来介绍她的历史和故事,感觉总少个知己和老师。”吴女士说,很多市民都在默默关注和保护老房子,如今这“队伍”终于建立起来了。

  作为俱乐部的发起人之一,胡平告诉记者,俱乐部的成立只是第一步,老房子的保护和传承必须要经历从全民觉醒到全民参与的过程。所以,普及老房子的知识就是俱乐部最基础的工作。“让越来越多的老房子爱好者,成为老房子保护的专家,是我们俱乐部最重要的目标。”

  修缮后应回归居住功能

  俱乐部的首批会员,海派女作家朱惜珍告诉记者,就像杜拉斯的《情人》里所述的一样,老房子在年轻的时候很美丽,不过跟那时相比,我更喜欢现在历经了沧桑的容颜。

  当下对于老房子如何保护?朱惜珍则表示,历史建筑、历史风貌有着它丰富的内涵和人文情怀,例如曹杨新村、长白新村是带有时代特征的数万户工人的的住宅群。还有张园这样的老建筑,有着那些洋气大楼里少有的邻里关系。例如之前保护比较好的柯灵故居,它既完整封存了当时的文化空间,还原了大师生活场景,又敞开所有房间允许市民进入。“老房子除了保留一砖一瓦,还要有市井温度,要将生活化的场景保留下来。”朱惜珍说道。

  如今,上海老建筑从“拆改留”转为“留改拆”的成片保留,那么成片的老房子该如何加以利用呢?上海老建筑保护专家娄承浩告诉记者,对于这样大片保留的老房子,在进行适当的修缮后还是要回归居住的“原点”。娄承浩认为,没有人的老房子是空虚的,“并不是说原先的‘原住居民’还是挤在原来的亭子间。而是有意向留下来的居民,可以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通过市场行为,正当合理地购买其中的一套或是一栋老房子。”娄承浩说道。

  胡平表示,俱乐部里有知名的专家,有资深的民间人士,也有土生土长一辈子生活在老房子里的老居民。未来还会通过探讨、论证,群策群力地为保护和利用老房子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我一直相信高手在民间。”胡平说道。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