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思路,打造上海的红色文化旅游精品 今后三年将推出更多沉浸式体验以及多条红色徒步旅行路线
上海红色旅游重点产品“城市深度游发现之旅”推出了全新线路,以中共四大纪念馆为起点,覆盖“四川北路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区”红色文化遗址中的近20处。图为中共四大纪念馆。本报记者袁婧摄
前不久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提出,要以规划设计开发红色旅游精品作为重要抓手,实现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上海市旅游局市场处处长沈超介绍说:“目前正在制定规划发展红色旅游的三年实施方案,与《三年行动计划》相匹配。”据悉,今后三年内,上海将推出更多“城市深度游发现之旅”沉浸式体验以及多条红色徒步旅行路线;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让红色旅游产品实现内生式增长。
■通过新形式新技术,做精做深红色旅游产品
说起红色旅游,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严肃、权威,以宣教功能为主要目标。根据《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旅游局围绕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活泼的呈现方式和引入新的科技手段,使红色旅游更生动、更接地气。
此前,上海红色旅游重点产品“城市深度游发现之旅”已经取得很好的社会反响,目前该产品已经推出了全新线路,以中共四大纪念馆为起点,覆盖“四川北路红色文化生态示范区”红色文化遗址中的近20处。同时,在原有角色扮演、答题闯关等的基础上,特别新增副本任务、伴行音频等活动,通过情节性、故事性、互动性的沉浸式旅游体验,让游客深度阅读中国共产党早期城市斗争史和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发展史。
上海市旅游局开发的“微旅游”“老房子游”等旅游产品,也纳入了更多红色文化主题。其中,黄浦、静安的红色文化遗址数量众多,上海市旅游局在这些老建筑门前放置二维码,游客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了解“建筑+历史+人文”故事;静安、杨浦等区还在名人故居引入全景VR技术,让游客在手机上就能听建筑、看建筑、读建筑;长宁区注重走访社区老人,收集整理老建筑、老房子背后的故事,设立历史名人墙,保存老上海的记忆;虹口区开发了“黄金时代”“虹口方舟”等一系列城市微旅行线路,制作了“红色经典之旅”宣传资料;青浦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计划着重加强打造陈云思想当代实践的参观景点,让陈云精神的弘扬与陈云故里旅游更好地融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和休闲旅游的需求。
■构建一体化综合性旅游路线,实现红色旅游内生式增长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对上海的红色资源将进一步梳理、挖掘,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发成红色旅游景点。这意味着,未来上海会有越来越多的红色旅游景点。
沈超介绍说,上海现有34家红色旅游基地,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提高到40家左右,而数量增加的重要前提是需要一个规范化的评定标准。不同于常规景点,红色旅游景点与4A、5A级旅游景区相比规模要小很多,有时候一栋房子,甚至几间屋子就是一个红色旅游景点,所以无法适用常规的景点评定标准。目前,上海市旅游局正在抓紧制定《上海市红色旅游基地服务规范》,并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初稿。今后,对新提出申请成为红色旅游基地的景点,将按照这个服务规范进行评定;对原有红色旅游基地,也可以通过这个服务规范提高服务标准。
红色旅游既是事业,又是产业。目前,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事业单位,在承担思想教育性、社会公益性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缺乏市场运作渠道也是事实。针对这个问题,上海市旅游局创新思路,一方面把红色旅游产品设计得更有趣味,比如去年推出的中共一大会址的发现之旅,增加了城市定向等元素,提高了游客的兴趣;另一方面,将红色景点与上海的老洋房、老马路元素糅合在一起,把红色文化之旅与海派文化之旅、江南文化之旅结合起来;此外,通过集思广益,上海市旅游局让红色文化场馆与周边的商业场所形成互动,构建餐饮、购物一体化的综合性旅游路线,让红色文化之旅更有吸引力。这样,有更多的游客愿意来红色景点参观、消费,旅行公司也就有意愿开辟更多红色旅游路线,实现红色旅游内生式增长。
■以更有时代气息的“打开方式”宣传推广红色旅游
开发出优秀的红色旅游产品,还需要强有力的宣传推广,以更有时代感的“打开方式”,让广大市民知晓现在的红色旅游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上海市旅游局委托SiTV制作的红色旅游形象宣传片《光芒》正在紧锣密鼓的拍摄中。这部音乐短片将在上海、延安、遵义、井冈山、嘉兴五地取景,展示红色旅游中五个重要节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按计划,音乐短片《光芒》将于今年7月1日发布。
今后上海还将加强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开发形式灵活、组合多样的红色旅游产品路线。沈超介绍说:“比如遵义是内陆城市,缺少入境旅游者,而上海是重要入境口岸,今后可以把上海的境外旅游者引导到遵义旅游。此外,上海红色旅游资源要与井冈山、延安等地主动对接,开辟专门的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