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浦东:“家门口”的服务有了统一标准
解放网  2018-05-08 09:44:11

  原标题:浦东:老百姓“家门口”的服务有了统一标准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_副本

  5月7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浦东新区共同发布《社会治理指数评价体系》、《“家门口”服务规范》两项社会治理领域的区级标准,借助标准化手段进一步明确社会管理要求,优化社区服务流程,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浦东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有了标准,老百姓所享受的服务不仅会是普惠性的、高水平的,还会是一视同仁的、统一规范的,这样的家门口体验会更具有获得感。”而对于基层工作人员来说,“工作标准”的设立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稳定服务品质。

  新发布的《社会治理指数评价体系》分为社会投入、基本保障、社会民生、社区服务四大类。其中,既有如“每千人配置全科医生人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反映实际发展情况的可量化指标,也有反映市民对浦东新区社会治理的认知度、支持率及其满意度的评估指标,如“生活便利性满意度”“社会保障满意度”等;既有借鉴国内外标志性地区公认衡量标准的共性指标,也有一些突出本土发展特色,用于衡量浦东各街镇提升程度的个性指标。通过为这些指标分别设立计算法则,《评价体系》将原本难以监测、评价的社会治理工作变得可量化、可统计、可衡量。

  另一项标准《“家门口”服务规范》则更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从服务内容、功能区域、导向标识、服务要求、服务评价等多个方面给出明确的流程制度,划定了服务边界。比如,《服务规范》要求服务站坚持“办公最小化”,最大程度腾挪办公用房让位群众,设置首问接待窗口;坚持“一室多用”,通过一周排片上墙、项目上墙、服务电话公示、服务错时延时,确保工作日和法定节假日均有人员接待等等。通过建立统一的要求、准则,最大限度保障区域内所有老百姓享受同等、高品质服务。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_副本

  记者了解到,此次两项区级标准的制定,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直接指导并参与。浦东新区专门建立了标准化议事协调机制,制定了区级标准管理办法,审议各领域提出的区级标准。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区地区工委、区民政局等部门,以部分街镇、村居的实践经验为蓝本,广泛调研总结,并多次召开研讨会邀请各方专家论证,先后几轮向委办局、街镇、理论和实务专家等征求意见,最终形成文本。

  据介绍,浦东过去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短板:一是“远”,浦东区域大,尤其远郊农村,很多村居享受不到“15分钟生活圈”的便利;二是“散”,村居虽有服务功能和资源,但分散在各个条线,居民办事找人难。为从根本上解决百姓“办事难”,浦东全面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一年来已在全区36个街镇建起1282个“家门口”服务站,实现区域内全覆盖。通过让26个区职能部门“能下沉则下沉”,浦东为家门口“服务站”制定了民生服务项目清单,共计147个项目。

  其中,底线民生项目38个,针对低保、低收入、重残无业、高龄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需求,设计了送餐、购物、心理疏导等项目。基本民生项目84个,针对群众最基本、最常用、最突出需求,结合“15分钟生活圈”,科学嵌入教育、文化、养老等服务设施。质量民生项目25个,比如针对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的需求,设计文化客厅项目,把原来只下沉到街镇的文化项目进一步下沉到村居。而今,每一个“家门口”服务站都已配备党群、政务、生活、法律、文化、健康、社区管理7大类基本服务,真正实现“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服务就在身边”。

  随着此次两项区级标准落地,浦东“家门口”服务得以通过一套完整的规范来厘清事项、明确流程、明确制度,真正实现服务站标准化运作,保障和提升了“家门口”服务总体质量。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