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大一女生北极点跑马拉松
澎湃新闻网  2018-05-07 08:56:05

  原标题:上海交大大一女生北极点跑马拉松:-35℃跑11小时55分

  如果问你想去什么地方旅行,

  你会把「北极」列入目的地清单吗?

  如果问你马拉松跑步地点,

  你会觉得「北极」也可以是一个目标吗?

  酷!

  交大17级本科学子邢佳雯

  近日完成了“世界上最冷酷的马拉松”——

  北极点马拉松North Pole Marathon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段挑战极限的故事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6

  2018年4月16日上午9点左右,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7级本科生邢佳雯终于完成了这个开始于4月15日晚上9点的马拉松——“世界上最冷酷的马拉松”——北极点马拉松North Pole Marathon.

  在极昼的刺眼的阳光下,在零下三十五度的严寒中,在深深浅浅、愈发松软泥泞的雪地里,作为一个跑步新人,跋涉了11小时55分后,她终于完赛。同时,她也成为2018年圆满完成这一赛事的13名女性队员之一,同时也是本届赛事最年轻的选手。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7

  为什么参加

  地球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像北极点这样的位置,有幸被赋予了一些更独特的意味。马拉松,特别是42.195公里的全马,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带有激情、挑战、甚至疯狂色彩的赛事。

  但对于邢佳雯同学而言,却是一个难题。她未曾经过系统而长期的训练,平时跑步的距离一般也只在5-15km之间浮动,和这场比赛其他很多跑遍全世界的、参加过上百场甚至数百场马拉松的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8

  所以,“为什么一个毫无经验的人,要去这样独特的地方,参加一场马拉松?”北极之行结束已有段时日,这个问题也盘旋在邢佳雯的脑海直到现在。

  她回忆半年多前和父亲的一次对话情景。爸爸说:“我要去跑北极点马拉松,你想来吗?”邢佳雯心里快速权衡了一下这个可能一生只有一次的难忘经历和一周的课程学习,回答说:“想!”

  邢佳雯分享了她当时权衡的考虑因素:时间成本,准备赛事的各种训练,比赛相关的经济开销,比赛所存在的风险,会不会耽误的学习、作业、学生工作甚至学分、考试……然而都没有,返校后,她积极弥补课程知识,赶上了学习进度。

  对未知而绚烂的生命体验的热切向往让她做了决定,诗与远方之情怀让她坚定地跨出了这一步。

  学习·成长·在交大

  在交大,邢佳雯将她的生活归为三个关键词:学习、工作、发展

  ·学习:专业课程、习题、小组合作、项目等

  ·工作:团支书的工作,举办团日团建活动;学生组织的工作,带青志队等

  ·发展:核心就是思考和实践个人的未来规划

  作为一名交大学子和一名社会科学的爱好者,邢佳雯对于“学在交大”,感受最深的就是“文理交融”。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樊博副院长曾在学院学生讲座中强调,方法论课程的学习对于宽基础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发展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也是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政治、经济、管理和高数、统计、编程等的完美融合指向的是将思想和情怀付诸实践、是一种“理想的务实主义”。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9

邢佳雯与小组同学讨论课题

  这段话对邢佳雯的影响颇深,也鼓励着她与同学们积极申报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本科生研究计划(PRP)。在类似的项目中,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和单纯的接受知识是不同的,她的PRP指导教师梁昕曾说,“即使你到了研究生博士生阶段,科研也依然宛如在黑暗的迷宫中行走”“对于探索新事物,即使你很努力,也没有正确答案,也不是为了正确答案”。这改变了邢佳雯对于“知识”的态度:曾经,知识被当作一种正确和权威,而这些学习经历使她渐渐明白,同学们并不只是仰视知识的接受者,更是与之平等的创造者;学习和接受是为了驾驭知识,驾驭知识是为了开拓与创造知识。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些“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弥合了学科间的鸿沟。邢佳雯永远不会忘记一门自然科学类的课上,老师对其小组展示那句“即使研究生博士生也不一定能这么自信地解读一篇Nature的前沿文章”的评价。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0

邢佳雯参加辩论赛

  学习之余,邢佳雯积极投身学生工作。作为班级团支书,她尽全力构思深度与趣味融合的团日活动、团改金项目,2017-2018学年秋季团日活动得到同学积极评价、获校级一等奖。“我希望我所组织的活动,真正可以对他人产生积极影响、留下过或深或浅的痕迹。”她说。在加入学院学生会青志队、学术部、组织部后,亦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最好地完成各种任务。她认为,组织一次调研活动可以为每一个交大人提供观察社会真实样子的平台、举办一次志愿活动可以服务社会中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发展”是用来解决面对未来迷茫的部分。进入大学,目标从单一(高考)变得多元,曾经有五光十色的梦想,但日渐明白终究只有少数会落地。因此,只有不断地努力和积累,才能有实力迎接新的机会和挑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1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2

邢佳雯参加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活动

  赛事结束后的感想

  在刚完赛的那几秒里,邢佳雯已经累得内心毫无波动、外表面无表情。直到休息了大半天,才惊觉已经完成了比赛,她不禁感叹:“我竟然在这么可怕的路面上“熬”完了一个全马?我竟然24小时没睡而且十二小时在跑跑走走中完成了雪中跋涉?

  直到那时,邢佳雯才开始回顾这场马拉松带给她什么。

  首先,是两点收获。一是做事的计划性和策略性。在比赛报名成功、组委会发布详细要求后,邢佳雯和爸爸开了两次「赛前准备会议」,规划出了训练准备的总体思路和操作方法;寒假各类装备备齐以后,父女俩又特地前往寒冷的东北进行装备测试,以检验所买装备是否有漏洞、有无需要调整之处。比赛时,为了能按照事先规划的目标完赛,邢佳雯特地就地取材,用营地的一次性纸盘记录每圈花费时间和休息时间,从而精准把握自己的身体状态并基于现场情况灵活调整。马拉松作为一种跑步“赛事”,比起毅力更看重充准备、能力、比赛策略;毅力是给有备而来者锦上添花的事物,而不是给慌忙出征者的合理化外衣。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3

  另一个收获是自我的觉察。邢佳雯眼中的北极马拉松是这样一个过程:它把“人的追求”这一变量控制不变(即完成比赛),然后用一圈一圈的跑跑走走和一步一步的深陷雪中来耗竭你的体能,用遥远的终点和只能靠你自己完成的任务让你内心彷徨,用满目别无他物的茫茫雪原逼迫你反观自身。此时,你逐渐展现出不耐烦、懈怠、绝望……体验了这个过程,你才能更好地化解这些问题,因为对自己清晰的认知是自我管理的前提。

  其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纯粹。抛开一切杂念、静心突破自己、最终完成比赛,这样一次体验和经历,显得更加可爱和弥足珍贵。

  印象深刻的瞬间

  邢佳雯说,难忘的经历,总有很多印象极深的瞬间:在地球之巅的一块浮冰上,选手们自然亲切的交流、相互鼓励;爸爸冒着失温的风险已完赛后又陪她走了最后三圈;冰裂导致飞机延迟起飞,遂给妈妈打卫星电话报平安说明情况,接通的时候,感觉她激动地心都快跳出来了;去北极的飞机起飞前同学发来鼓励的信息,邢佳雯刚写好文字就没信号了,仿佛就这么带着这份祝福到了北极;大帐外,几个工作人员在填补冰缝,敬畏自然,不畏艰难……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4

北极点马拉松完赛奖牌

  寒冷的北极

  见证了交大青年的热忱和坚定

  北极马拉松结束了

  人生的马拉松还在继续

  学子们,加油吧

  奔向属于你们的未来!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