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奉贤召开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会议
2018-03-08 10:12:08  |  来源:解放网  |  编辑:彭丽

  原标题:“农民的苦恼是啥?宅基地置换后住哪儿?”奉贤这场考试让干部汗涔涔

  3月7日早上8:30分,奉贤区政府的5号会议厅里,一场严肃的“考试”开始。“考生”是奉贤8个镇、2个街道、1个社区、1个开发区的一把手,在面对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不断抛出的,有关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情况的具体“考题”时,不少干部显得有些紧张。在座的还有几十位来自区内各委办局的分管领导,在侧旁听的同时,他们也要及时记录各镇的难点、需求,主动对接。

  第一个应考的是金汇镇党委书记王建东。过去一年,金汇镇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结合项目落地,研究细化了农村宅基地置换和流转的实施方案。

  “农民对宅基地的需求、对规划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大家要充分了解。这样,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和给予政策供给。”庄木弟点评道。

  作为奉贤探索“三块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改革试验的手段之一,宅基地的流转,目的在于将原本闲散、空置、破旧的宅基地盘活,既让农民得以就近进城安置,又能腾出更多发展空间,老百姓“离地不失地、离房不失房”,多方受益。

  而实际操作中,基层干部能不能理解消化,能不能给老百姓讲清楚,置换方案老百姓满不满意,是不是足够切中需要,一个个环节都关乎农民的根本利益。庄木弟说,既然方向是正确的,就要快一点干,干得好一点。农民的事情要让农民自己办、自己当“运动员”,政府则加强领导和引导。

  轮到柘林镇党委书记鲁瑛,她先把镇里宅基地的现状问题罗列了一遍——全镇95%以上的宅基房屋位2008年以前建造、平均年限约30—40年左右、部分房屋已成危房、35岁以下核心家庭几乎不在农村常住……第一轮村民置换意愿征询下来,大部分百姓表达了搬离的迫切希望。可是,置换去哪儿?怎么换?方案有没有吸引力?

  鲁瑛接着抛出方案,“农户确保一套自住房的前置条件下,剩余的有证有效宅基地面积按16000元/㎡进行货币安置。安置基地放在了柘林镇最好的位置之一,908套安置房年内可开工,每套都是湖景房。”考官庄木弟表扬道,“这个思路对。安置地,必须要保证基础设施配套好,房子品质好,周边环境优,真正让老百姓产生置换的主观意愿。”

  记者了解到,目前四团、金汇、奉城、柘林等多个镇均把安置地选在镇域范围内的优质地块,并进一步完善周边辅助功能。此外,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奉城、柘林等镇还充分利用宅基地置换契机,同步探索“三线”(高压线、高速公路、浦东铁路)下宅基置换,优先对急难险愁地区、边远交通不方便区域,生态敏感影响大的农户宅基地,引导和鼓励农民自愿整体退出宅基地,采取多元化方式安置。

  奉贤推进“三块地”改革,目的是通过对农村“三块地”资源的重新整合利用,实现村级产业、农村环境和农民收入的共赢。当前,南桥镇六墩村已率先以村委会为主体,采取租赁的形式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到村。下一步还将通过镇村统筹,对原有宅基证内的违法建筑予以拆除,对所有合法建筑进行改建翻新,对周边环境和人文进行改造提升;同时,引入企业或个人等专业主体进行开发建设,发挥宅基地资源效益。

  南桥镇党委书记王震一面介绍经验,一面又给出了宅基地置换后,农民增收的新思路,“我们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依靠土地拿税金、参与分红拿股金,争取区、镇税收收入全部返还,促进村级可支配收入和村民收入持续健康增长”。考官庄木弟当即对坐在一侧旁听的统计局分管领导提出要求,会后要对南桥镇增加农民收入的方案进行仔细测算。“宅基地流转后,老百姓究竟能增加多少收入?要数据说了算。”

  会上,有关“乡村振兴计划”、美丽乡村建设、“三块地”改革的方方面面都化作一个个颇具针对性的考题,大到集体建设用地怎么规划利用?乡村水系连通怎么推进?小到四团镇一株700年的古银杏怎么保护?神仙酒厂背后的农耕文化要怎样进一步挖掘和传承?而各个镇、街道党委班子领导一边答题,一边把困难、设想一一坦陈。到了11:30分,一场3小时的考试结束了。而现场的考官、考生,甚至旁听者收获的,是区内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局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