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美专家:质量人才离不开创新力
2018-03-01 09:17:07  |  来源:新民晚报  |  编辑:彭丽

  原标题:如何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中美专家:质量人才离不开创新力

  如何将“上海制造”提升为“上海智造”?未来质量人才需要什么技能?创新力如何驱动企业和个人发展?……今年1月,上海印发《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决定在全市范围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28日下午,在上海市质量协会主办的新春后首场“质量大讲堂”上,来自美国和中国的质量专家、企业家和工匠们,围绕质量提升展开“头脑风暴”,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建言献策。

  质量人才离不开“创新力”

  作为美国质量学会(ASQ)创新分会主席,来自美国的彼特•梅瑞尔(Peter Merrill)尤为关注“创新能力”对产品质量及个人发展的影响。他认为,从2015年到2020年的5年内,创新力将在“个人技能”的排名中从第10位蹿升到第3位,数字化时代质量人才的未来将取决于是否有创新力。

  “未来3年间,机器人、自主交通、人工智能、材料和生物技术,将影响到行业发展和未来工作机会。因此,创新人才将成为各行各业急需的人才,而能够用数据分析进行迅速决策并运行虚拟模型的‘智能工厂’,也将成为趋势。”彼特表示。

  互联网助力“上海制造”

  对此,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总裁黄庆丰,也用振华的实例印证了“全球化企业需要质量创新”这一观点。作为全球吞吐量最大的全自动化码头——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的建造者,振华重工正逐步向智能服务领域延伸,建设了设备远程监控服务中心及运维系统,可远程实现对设备的各种服务,扩展整个服务价值链,完成了从港机供货商向系统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目前,洋山自动化码头和厦门、青岛等码头都已接入服务中心。

  “我们利用一体化制造、精益化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四个体系,将互联网与制造业无缝对接,实现智能生产与决策,打造重型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制造工厂。”黄庆丰介绍,通过“互联网+装备制造+资本运作”将使振华重工成为民族工业的旗帜。

  “工匠精神”带来优质质量体验

  除了创新,“工匠精神”仍是打响“上海制造”这一品牌不可或缺的一环。大讲堂上,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质量部经理袁伟罡,带来了企业提升质量、创建质量文化的细节,通过开展改进工具工作坊、举办“浪费是魔鬼”主题活动、挖掘身边的质量故事等,培养质量人才的“工匠精神”。

  他介绍,企业应遵循精益的理念,提升生产效率、并减少浪费。“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不接收、不制造、不传递有质量问题的产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沃尔沃的质量文化,也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他说。

  保持上海制造优势需全行业献计

  “质量大讲堂”上,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沈伟民向300多名与会代表,解读了上海市《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沈伟民表示,上海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名连续 8 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国务院开展的省级政府年度质量工作考核中,上海也是连续3 年蝉联A等。“在上海制造领域,我们先后完成了大型客机和海洋工程装备国家重大标准化专项,为国产C919 大型客机及JU2000E自升式钻井平台等重大装备提供标准支撑。大家还可以在以色列的马路上,看到按照上海标准制造的超级电容公交车,这个标准已经成为以色列的国标。”沈伟民说。

  目前,上海已按照《实施方案》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但如何保持上海的制造优势,如何保障质量安全,如何让质量提升有成效,仍需大家出谋划策。沈伟民表示,2018 年是“质量提升行动年”,如何开展打破质量瓶颈、补上质量短板、解决质量通病的具体活动,让质量为企业发展、行业提升以及本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做出贡献,不仅需要专家献计,更需要全行业的集思广益。

  会上,上海市质量协会唐晓芬会长表示,将根据企业大调研所掌握的情况,在质量品牌创新、中小企业质量提升、质量人才素养提升等方面,发挥市质协质量专业技术、国际质量合作、质量协同创新、社团服务平台等优势,形成一批“互联网+质量管理”的上海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培育一批上海服务、制造、购物、文化的品牌标杆企业,推出一批国际质量专家的讲座和教材,服务本市企业的质量提升行动,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