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旦主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面世
2018-01-23 10:25:34  |  来源:新民晚报  |  编辑:彭丽

  秦统天下、大唐盛世、明清王朝……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的疆域是怎样的?中国的版图又是如何发展而来的?从现在起,这些历史问题有了更准确的答案。近日,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周振鹤主编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修订版正式面世,其历时20余年,篇幅逾千万字,20多位学者参与,是中国第一部大型行政区划变迁的通史,也是继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之后中国政区地理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巨著。

  从2007年第一本出版至2016年全书出齐,2017年开始推出修订版,《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的出版也历经了十年时间。全书详细梳理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不仅考证了历时政区的沿革,更复原了各朝代中多个年代断面政区的面貌。

  周振鹤介绍,在部分历史资料较为充分的年代,行政区每年的变化都得以还原。但大多数时候,研究者们面对的都是混杂的地理资料。在传统中国史书的地理志中,政区并不会清清楚楚按年代进行罗列,这意味着研究者需要爬梳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经过反复考订之后,有时还需加以逻辑推理,补上缺环,才能最终将历代政区的沿革清晰地展现出来。因此,工作的推进并不容易,这套“大书”从启动到面世,足足经历了20来年。

  1995年前后,《中国行政区划通史》项目启动,先后约请了全国各知名高校的20余名学者共同参与纂著。由于研究跨越时间长,参与著述的学者队伍曾经历多次调整增补。周振鹤深知,作者就是著作质量的保证。所以这部通史各卷的作者都是该领域最合适的人选。其中,李晓杰纂写的《五代十国卷》尽可能做到了逐年还原,其学术规范性使周振鹤尤为满意。

  除了人员,资料不充足也成为研究的一大难题。在此之前,仅有14个朝代著有地理志,且现存的地理志反映的都是该朝代综合的地理现象,而断代地理研究则需厘清每朝的各个时间节点,这使得资料整合排比考证的难度大大增加。

  自2006年宋西夏卷、民国卷出版以来,本书历经10年,克服万难,最终于2016年出齐全本。此次发布的修订版纳入了当时受制于篇幅未收录的内容,修订了各卷作者的编误,使得全书面貌更为充实。周振鹤表示,“《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的纂著,主要是为完成导师谭其骧先生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未尽的工作。”

  1978年,时年37岁的周振鹤考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专业,成为谭其骧的学生。在他入学后不久,谭其骧主编的耗时20来年的心血之作《中国历史地图集》正式出版。在此之前,传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只有清朝末年绘制的《历代舆地图》是集大成之作,但对于现代学者而言,该地图集已经不合需要。首先该图的底图是过时的清代地图,其次历史地理要素的考订远远不够精审。所以《中国历史地图集》成为新型历史地图集的典范,甫一面世便成为当时最为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还曾作为礼物赠予访华的美国总统里根。

  而在周振鹤眼里,老师的这部巨著还可以配上一部专史。每个朝代仅有一张代表年份的地图是不够的,例如近300年的唐朝仅呈现开元二十九年的地图,不能反映朝代内部的变迁过程。

  “但是这个图集编完以后,谭先生(做学术)最好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了,谭先生来不及做一部长篇巨著的中国行政区划史了”,周振鹤告诉记者,于是,作为对于中国历史地理大师谭其骧先生的传承,他和自己的学生们开始了全新的工作。

  “谭先生对我的博士论文比较满意”,周振鹤回忆道,“他对学生的期望非常高。印象最深的是他曾说,你们以后一定要超过我,不要只跟着我的这些东西做下去。”这种对传承和超越的期望延续到了周振鹤对于自己学生的指导当中。在《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编纂过程中,他十分注重让新鲜血液加入写作队伍。先秦卷与五代十国卷及秦汉卷东汉篇的作者李晓杰,辽金卷的作者余蔚,明代卷的作者郭红与靳润成,十六国北朝卷的作者之一毋有江,清代卷的作者中林涓、任玉雪,秦汉卷的张莉等都是他指导过的博士生。

  从《中国历史地图集》到《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谭其骧未竟的学术生涯在著作中延续,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也在发展。周振鹤希望,他的学生能将这份学术传统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