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静安北站新城地块旧改二轮征询生效 惠及9000多人
12月26日9点半,位于静安区北站街道东新民路上的一块露天大屏幕前,站满了居民,不少人举着手机拍下屏幕上的画面“我们生效了!”当天,北站新城地块旧改二轮征询以签约率99.58%的高比例生效,这意味着2370证、9000多名居民将告别逼仄的老房,迎来崭新的生活。
北站新城地块位于苏河湾核心区域,东至罗浮路,南至武进路,西至宝山路,北至虬江路,待征收房屋面积约81293平方米,是北站街道最后一块旧改地块。地块内,绝大部分房屋房龄都在50年以上、居住密集度非常高,多为二级以下旧里,缺少独立的厨卫空间,经多次勘察,确定无法实施局部改造来解决居民生活困难,居民对旧改的期盼一直都很高。
今年9月26日,在首轮征询中,北站新城地块以99.07%高比例通过;12月2日,静安区政府作出了对这一地块房屋的征收决定,正式开始第二轮征询工作。仅用了短短20多天,这个市中心大型旧改基地就实现了高比例签约率。“发挥党建引领的中心作用,实现跨前一步无缝衔接,优化监督管理机制。”北站街道党工委书记程凯这样总结经验。
凝心聚力,党建引领推进旧改
为打好北站新城旧改攻坚战,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旧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确保旧改工作有序推进。
在旧改基地上,有个以街道机关、闸北第一征收事务所、居民区党员组成的265人的“临时党支部”,通过召开临时党支部支委会议、成立大会、党小组会议等凝聚共识,向全体党员发放《倡议书》,动员党员积极行动“促旧改”:征收事务所党员牢记岗位职责,树立模范工作意识;机关党员做好事务所、居民的协调沟通工作;居民党员做好家人邻居工作,带头签约,让党组织成为老百姓旧改征收中的强力依靠。
旧改基地还在东新民路上腾出了办公用房,设立了“小小北党员旧改服务工作室”、“北站新城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北站新城纪检监察举报受理办公室和居民监督评议小组办公室”,党员、骨干作为主要力量,每天帮居民宣传政策、法律咨询、解答疑问、化解矛盾,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便利服务,这样把服务送上门的方式赢得了居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基地内还活跃着一批穿着红马甲的党员、骨干志愿者。街道改变以往行政命令抽调的方式,首次采用自愿报名方式在机关干部中招募旧改志愿者,最终80多名机关干部报名,分成政策宣传、综合协调、群众工作、后勤保障等工作组,服务居民。
跨前一步,巧妙化解居民家庭矛盾
旧改最怕遇到的事情就是:一套房内户口多、家庭内部矛盾大,因为“蛋糕”分不平拖延着不肯签约,延误改善自家居住条件的时机。
北站新城地块内绝大部分都是老公房,由于房屋年代久远,老房的承租人很多都已过世,要推进旧改,先要指定新承租人,以确定签约主体。
街道确定了先“磨刀”后“砍柴”的策略,成立了“承租人指定工作领导小组”,召集街道与居委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律师组成监督评议小组。在首轮签约生效后,监督评议小组召开了 120多场承租人指定会议,通过协商指定签约主体。地块中有户老公房内有兄弟姐妹等超过10个户口、四组家庭,长期居住的是其中的一组人家,在指定承租人时,监督评议小组建议指定长期居住人,但遭到了两组家庭的反对,监督评议小组做了大量群众工作,引导他们搁置矛盾,先保住“大蛋糕”再来解决分配问题,为签约中可能存在的家庭矛盾提前“润滑”。
针对地块内的私房,街道第一时间邀请区司法局优秀的人民调解员进驻基地,对私房共有产权家庭矛盾等进行调解,帮助基地居民提前解决家庭矛盾,引导居民进行协商确定签约主体。工作人员还改变了在基地里被动地等居民上门的工作方式,主动走访居民、了解情况,上门宣传政策、调解矛盾,帮居民算好“征收账”、算好“亲情账”,为二轮的签约打下基础。
公开透明,优化监督机制无漏洞
阳光征收如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是每个旧改老百姓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北站新城旧改基地对督管理机制进行了优化,操作上虽多了几道程序,却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支持。
如,创新了居民自发监督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北站新城居民监督评议员、听证会代表,一改以往居委会直接推荐方式,首次采取居民自愿报名、居民投票选举方式,从居民中推荐并产生代表居民集体民意的居民监督员和听证会代表,最大程度保证居民监督员的公信力。同时,在东新民路88号设立纪委监察室,安排专职人员接待居民,并在监察室及居委会设立了举报箱,接收居民们对征收工作人员违纪违规的反映和举报。
为避免征收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街道建立了与征收工作人员分离的专项工作队伍,以第三方身份担任摸号、见证、选房等中重要工作岗位、参与重要环节,杜绝征收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的违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