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雪域高原来了上海军医 日喀则人民医院有了独立的输血科
图说:援藏医生获得援藏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称赞 央金、蔡金凤摄
近日,受上海市卫计委指派,上海长海医院输血科医师顾海慧,作为军队和输血医学的唯一一名专家代表,圆满完成赴西藏日喀则地区援建市人民医院的任务,获得援藏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称赞。
图说:顾海慧(左)在工作中 央金、蔡金凤摄
宝宝刚满周岁就去西藏
顾海慧身材修长,看上去文文弱弱、不善言辞,但做事认真、业务精湛,目前担任上海市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临床输血质控中心秘书。
今年10月任务下达后,她克服腰椎间盘突出、右侧膝关节半月板II°损伤,以及宝宝刚满周岁无人照看等困难,主动请缨,踏上援藏之路。
日喀则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10月份又进入了干季,干旱多风,低温少雨雪,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60%不到,昼夜温差达20多度。一下飞机,顾海慧就感受了雪域高原特有的洗礼——高原反应,心率直达100次/分,氧饱和度降至82%。顾不上调整休息,她立即投入到帮扶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建设中去。
该医院刚搬至新院区,还处于试运行阶段,没有独立的输血科,没有合理的房屋布局,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顾海慧顾不上头疼欲裂、眼涨酸痛、四肢无力等不适,迅速开展实地考察。她发现血库和交叉配血室设置在门诊二楼检验科内,位置不合理、布局不符合卫生学要求,污染区与非污染区没有分开时,一方面和检验科同事沟通如何重新布局,一方面积极向院领导汇报请示,先后做了多套方案,均不能完全将输血科现状改进并达到要求。缺氧加上焦虑,睡眠成了大问题,每天晚上她必须依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后来,她将输血科的位置和布局拍成视频,传给所在的长海医院,在输血科钱宝华主任的指导下,终于将输血科重新布局到合理位置。为使输血科尽快投入使用,造福当地百姓,顾海慧仔细丈量每个房间的尺寸,在藏族同事的协助下,一天内就完成了输血科的设计分区和图纸绘制。
图说:顾海慧(右)在工作中 央金、蔡金凤摄
图说:顾海慧(中)在工作中 央金、蔡金凤摄
身边放氧气瓶随时吸氧
爬楼梯在平原是最平常不过的经历,而在呼吸都困难的西藏日喀则,爬楼却是对肺功能的严峻考验。为了更好地布局新输血科,顾海慧不得不楼上楼下频繁往返,几天下来,嘴唇发紫、脸色发灰。藏族同事体贴地在办公室内放了氧气瓶,让顾海慧可以随时吸氧、改善气喘。
输血科的硬件问题解决了,软件和人员培训的任务接踵而来,各种文书拟制、各种制度制订,各种培训举办,各种新技术应用......最初她每周工作6天,连续工作近一个月后,为在有限时间内给藏族同胞多做点工作,周日也到科里上班。每天早上9时出发,下午6时返回驻地,中午也不休息。
该医院还没有实现输血信息化,交叉配血和发血都是手工登记并核查。没有信息化,她就用最原始的数据统计方法,和藏族同事一起翻阅交叉配血本和发血本,一个一个地画正字,经过一周的加班加点,将近年发出的血液,按照品种、血型和科室进行汇总并统计分析,制定出下一步临床用血计划并指导临床合理用血。为让新成立的输血科不仅仅满足临床供血,还能够指导临床用血,她为输血科全体同事先后开展了“输血医学研究热点”“临床用血常见问题及对策”“患者血液管理”等专题培训。针对西藏地区血源相当紧张的实际,顾海慧与同事一起前往日喀则市中心血站,与站长逐字逐句地修改临床供血协议,顺利签订临床用血管理协议,为医院临床用血争取了宝贵的储备基数。
图说: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倪俊南向顾海慧(右)颁发荣誉状
一家三人援建值得称颂
空气干燥和紫外线强烈造成顾海慧每天鼻部出血,眼睛干燥,睡觉依赖安眠药;血压升高、心慌气急、头晕;高原反应下胃肠道反应严重,出现腹泻和呕吐,但是她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实在不行一边吸氧一边继续工作,她说:“工作虽然辛苦,但是能为西藏同胞尽一份力,我感觉很自豪”。
援建期间,家中宝宝生病、呕吐、腹泻,哭着找妈妈,顾海慧只能看着视频偷偷抹眼泪。为了让她安心工作,她的母亲和婆婆专程从老家赶到上海,帮她照顾孩子,解决她的后顾之忧。
经过她的不懈努力,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建立了独立的输血科、完整的科室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作为第一负责人,她带领输血科同事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三甲现场评审中,分别接受了医疗、护理和院感三个组的检查,顺利通过了“三甲”评审。现在援藏工作虽然结束了,顾海慧表示,要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援建为契机,建立长期帮扶工作,促进高原输血医学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顾海慧的表弟吴竞作为扬州电力工程援藏先锋的代表也在西藏援建,顾海慧的兄长顾海斌作为上海三年援疆代表,也奋战在喀什地区。一家三人援建,值得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