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路易·洛尔蒂演绎丁善德,让更多外国艺术家为中国作品代言
在中国音乐家不断将中国作品带向世界舞台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外国音乐家开始在国内外演绎中国作品。今年夏天,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与上海交响乐团一起,在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上演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琴声如诉。11月4日晚,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黛安娜·达姆劳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独唱音乐会,返场一曲中文演唱的中国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给观众带来意外的惊喜。而24日晚,新加坡青年指挥家黄佳俊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与著名钢琴家路易·洛尔蒂联手演绎了中国作曲家丁善德的《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赢得观众持续不断的掌声 。
钢琴大师路易·洛尔蒂
跨越文化差异讲述中国故事
外国艺术家能诠释好中国作品吗?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提到,她每次听文格洛夫演《梁祝》感觉都不一样。第一次演出的时候整体韵味很好,但个别乐句还是有些外国人讲中国话的感觉。到了第二次跟上交赴南美巡演时,文格洛夫从二胡版《梁祝》中汲取灵感,中国风愈发浓厚。如今,文格洛夫因为多次与上交合作演绎《梁祝》,《梁祝》已列入了他的常演曲目,驾轻就熟。
黛安娜·达姆劳演唱的《我住长江头》,得到了许多上海乐迷的称赞。《我住长江头》是青主1930年创作的作品,以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名作《卜算子》为词。达姆劳的中文吐字清晰,足见她认真的艺术态度。而更让人赞叹的,是她对作品风格的精准拿捏。“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金发碧眼的她仿佛在歌声中化身一位思念着爱人的东方女子,深情款款,余音绕梁,让中国观众感到格外亲切。
虽然这是路易·洛尔蒂第一次演绎中国作品,但他早在1978年就开启了他的中国情缘。当年,19岁的他随多伦多交响乐团访华,成为最早来华演出的西方音乐家之一。当时的演出震撼了许多观众,其中包括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那时余隆只有14岁,第一次聆听一场现场交响音乐会。5年后的1983年,洛尔蒂再次来到了上海。他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在老团长黄贻钧的指挥下演出了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30多年前来到中国的时候,洛尔蒂就有意地收集了一些中国唱片、磁带和乐谱,熟悉中国音乐风格。
昨晚演出前,洛尔蒂与中国青年钢琴家薛颖佳进行了一场对话。薛颖佳2003年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曾前往意大利伊莫拉国际钢琴学院深造,而洛尔蒂正于此任教,他的教导给薛颖佳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薛颖佳说,我们听德国人演奏德彪西或者法国人演奏贝多芬,总会感受到地域和文化的障碍。但洛尔蒂作为一个拥有法国国籍、住在德国的加拿大人,好像有一种跨越文化差异的力量,什么音乐都能准确而精彩地诠释。洛尔蒂直言,他很早就开始有意识地去涉猎不同国家不同流派的作品,让自己的演奏风格更为多元。
“大师不在台上”公益教育项目在上交演艺厅举行,钢琴大师路易·洛尔蒂与200多位音乐爱好者面对面,与学生薛颖佳共同呈现一场师徒间的音乐对话。
外国艺术家助力文化走出去
近年来,上海交响乐团常常有计划地邀请外国艺术家演绎中国作品。去年在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上,入选半决赛的18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韩国选手宋知垣还赢得了“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今年夏天,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获奖选手斯特凡·塔哈哈跟随上海交响乐团在奥地利蒂罗尔音乐节演绎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再次将这个凄美的中国故事讲给欧洲观众听。2018年第二届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将把陈其纲的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作为指定中国曲目,并继续设置“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通过国际比赛助推中国作品走出去,将成为一种长效机制,不断积累能量、扩大辐射。
引入外国音乐家作为演出季驻团音乐家并和乐团合作演绎中国作品,也可谓上海交响乐团在推动中国作品走出去的一次尝试。上海交响乐团2017-2018乐季的驻团音乐家正是路易·洛尔蒂。在本乐季开幕演出中,他演绎的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让人印象深刻。3个月后归来,丁善德的《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成为他演绎的首部中国作品。为了更好地揣摩丁善德的《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他特别去了解了作曲家的人生经历。“丁善德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社会的变革,他的生命非常饱满和丰富,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故事。他还有去法国留学的经历,我能从他的音乐里感受到不同文化的融会贯通。”
新加坡指挥家黄佳俊也提到丁善德在这首钢琴协奏曲中,对西方技法与东方音色的融合。与洛尔蒂一样,黄佳俊也是第一次演绎丁善德的《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从今年夏天拿到乐谱之后,他就开始了准备工作,还特别聆听了余隆和上交演出这首曲子的录音。即将于2018-19乐季接任纽伦堡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的黄佳俊,希望能把一些中国曲目带去德国,包括丁善德、陈其钢等作曲家的作品。
从促成外国艺术家认识中国作品、喜欢上中国作品、再到在世界范围内演绎中国作品,一环一环,循序渐进。文格洛夫和路易·洛尔蒂们,将作为中国作品在国际上的代言人,更有效地连接中国作品和外国观众。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以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更要积极引入外国艺术家参与其中,一起讲述中国故事,共同完成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