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一老小区每家每户一本绿色日志

2017-12-19 09:51:53|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沪上一老小区垃圾分类好习惯养成记:每家每户一本绿色日志

  6年前,爱建小区中华别墅居民区住户的垃圾分类执行比仅为5%。6年后,这个数字上升到了95%,住户做到生活垃圾定点定时分类投放,实现餐前垃圾减量30%。是什么让这片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小区居民养成了好习惯?昨天,记者就走进了这个小区,听居民们讲讲社区的“自治经”。

  开辟垃圾综合处置场

  建于1985年的中华别墅区,听名字很是高大上,其实是普通商品房,如今这里居住着180户居民。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小区时,一进门就看到了一个特殊的垃圾综合处置场。在这里,居民的垃圾被分为了两类,一类是大件垃圾堆放点,例如被丢弃的沙发、没用的木板等;另一类则是日常垃圾的分类区。蓝色是装可回收物的,棕色是装湿垃圾的,红色是装干垃圾的,绿色是专门收集玻璃的。

  记者随手打开了两个垃圾桶的盖子,只见里面干、湿垃圾分得清清楚楚,而且,这里的垃圾处置场几乎没什么异味。小区保洁员卢广振现在说起此情此景连连点头:“我的活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以前,卢广振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从居民扔的湿垃圾中捡出可回收的干垃圾,而现在,其只要粗略检查一下即可,因为180户居民基本都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每家每户一本绿色日志

  其实,垃圾分类在申城很多小区都尝试过,但成功的屈指可数。曾经的爱建小区也经历过这一阶段,据居委会社工小沈介绍,6年前,小区发动垃圾分类活动没多久,居民的热情很快就过去了,最终延续这一分类习惯的住户只剩下了5%。

  然而,6年之后,这件难事却做成了。今年8月,小区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试点。按照制度设计,每户居民需从源头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早上7时30分至9时30分、晚上18时至20时是垃圾集中投放时间。此外,居委会还实施数据实时统计机制,由志愿者详细记录居民垃圾投放的分类情况,汇总形成一家一户的家庭绿色日志。小区还设置红黑榜,表彰分类良好的家庭,督促分类不彻底的情况。

  昨天,在垃圾处置场,记者就看到了一块安装在此的显示屏,上面清楚地标注着小区垃圾分类这一周内的数据公示,每一天的餐厨、可回收、有毒有害、干垃圾等数据都一目了然。有了前期的预热、志愿者的指导,居民区的垃圾分类氛围很快就形成了。

  前端分类末端运输延续

  对于部分居民提出的“前端分类,末端运输依旧混在一起”的担忧,小区相关部门还与与环卫部门进行了充分沟通。居民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环卫车则定时来收运。如今,每天9时30分至10时30分,居民们就会看到,运送干垃圾和湿垃圾的环卫车分批相继开进小区,真正做到了“前端垃圾分类末端运输延续”。

  “一开始,志愿者每天早晚轮班在小区垃圾房前蹲点督促,劝导居民对混装垃圾进行分类,亲手示范如何投放。”社工小沈说:“过了没几周,大家基本已经养成习惯了,志愿者驻守时几乎都不用怎么提醒了”。在试点了2个月后,志愿者全部撤退,但从保洁员反馈来的信息依然良好,其直言,虽然不能说是百分之百,但至少有95%的居民都分得很好。

  在推进垃圾分类的同时,小区的党员志愿者还实行起了包干管理,打造“一平米”菜园,将收集来的餐前垃圾制作成酵素肥料,用于菜园施肥,蔬果成熟后就分给小区的孤老和高龄老人。

  据统计,爱建小区中华别墅居民区的厨余垃圾从分类前的250桶变成了现在的180桶,环比减量30%,塑料袋的使用率也减少了5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