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创新 有“冲力”更要有“定力”

2017-12-19 09:34:11|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上海的创新,有“冲力”更要有“定力”

  几天前,市委书记李强在交大主持了一个座谈会。上海好几位在各自领域蜚声国内甚至海外的科学家、院士,被请到这场“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学家座谈会”上。大家谈来谈去,就是讲两个字:“深化”。

  不管是横坐标还是纵坐标,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来说最重要的,恐怕就是这“深化”二字。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了亚信峰会之后留在上海调研,提出上海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反应很快,马上就针对科创中心建设组织了跨年度的“一号课题”调研,并且在一年后拿出了科创中心建设方案,以及陆陆续续问世的一系列配套政策。

  回过头看,当初把建设科创中心的要求提给上海,无疑是有深谋远虑的。总书记本人说了多次,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竞争,就在科技创新实力。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由之路。而几经更迭之后,面向未来的发展动力,也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在国家的眼里,上海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是要对外体现中国形象、并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在科技创新方面走不了“先手棋”,竞争就没法谈起。这就是上海承担的国家战略。

  从上海的角度说,要素驱动的老路已经走到头了。以上海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空间,如果不把心思花在创新上,迎头就是发展的“天花板”。

  而今天的竞争残酷就残酷在,你动脑筋,别人也动脑筋,没有谁天然是老大,也没有谁宁愿敬陪末座。互联网拉平了世界,谁都可能成为节点网络中的一个主体。这就意味着,不仅要花心思,还要行动——行动一旦慢了一拍、力度不足,“先发优势”也很可能变成短板劣势。

  

  这些年,不少人找出各种各样的排名来看上海的位置,结果有可喜的,也有让人着急的。跟自己比,上海的创新力每年都在攀升。今年发布的《上海科技创新指数报告》显示,这座城市的创新指数在2016年实现了历史最高的上升幅度;上一年,全国三分之一的顶尖科研成果由上海创造;超过三分之一国家高水平科技奖项花落上海;全国三分之一的一类新药由上海研发创制。

  但同时,比之周围的兄弟省市,乃至世界的创新重地,上海在这样那样的评比中总还有一些落后的地方。距离真正的顶尖和一流,可谓道阻且长。

  

  上海并不是要靠排名吃饭,排名本身也不代表着绝对权威。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排在前面的,多少总有值得我们学习、追赶之处;而另一方面,上海走到今天,或许格外需要重温科创的“初心”——尤其在各地都为创新大展身手、甚至挤破头皮之时,上海最需要做什么?

  这时候,需要一种冲力,也需要一种定力。

  冲力很好理解:慢悠悠地是建不成科创中心的,那些阻碍创新的瓶颈、定式、陈旧观念,非得更快突破不可。这一点,上海需要常常想一想邓小平当年的寄语:“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事实上,上海表现得尚不尽如人意、甚至落后于一些兄弟省市的最主要的环节,就是针对创新的冲力上。与别人比,我们的胆子还不够大,步子还不够快,归根到底,思想还不够解放。

  更要始终把握的是定力,也就是初心——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是一个国家战略。既然是国家战略,那么上海考虑问题,就必须站到更高站位、更高层面上。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图说: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科创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就是要有强大的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要有一批重大原创性的科技成果,要在创新成果产业化上处于领先地位。”李强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说的这三点,就提出了一个重要坐标。

  与之对标,对上海来说,打造科创中心,不仅仅是吸引几个企业,也不仅仅是招徕一批人——集聚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都是上海科创中心必须具备的基础,但这还只是基础。

  

  企业和人才,本身是有条件的——上海需要集聚的,是真正具有创新实力、潜力和活力的企业,是要看得到成长、看得见未来的企业,而不再是那些看似能带来税收,实则无甚前景的企业;上海要招徕的人才,也应当是全球范围内具有顶尖水平的高端人才,不是“拉到篮里都是菜”。

  这样,上海在集聚企业和吸引人才方面的措施,就应当有别于一般地方。别人可以拿出各种土地优惠、税收优惠政策,拿高薪、拿房子来“砸”人,上海就不能满足于这些——事实上,要“砸”来企业和人,今天的上海也未必有足够资源。上海应该拿出的是自己独有的优势——高水准的营商环境、创新环境,良好的生态系统,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对真正顶尖的企业和人才来说,这些持久的软实力因素,往往比短期刺激来得更有吸引力。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图说:第二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完成首次飞行

  更重要的是,上海要葆有“初心”,就意味着要敢于去做最难的事,而不是一般的事、容易见效的事。

  创新是要一点远见的。有些事可以出短期政绩,但出不了影响力、引领不了潮流、预示不了未来,这样的政绩,其实也不过是一阵子。只有挑战尖端、挑战未知,才可能赢得未来。

  当排头兵、先行者,本身就意味着要放弃一点现成和舒适,多给自己找一点麻烦、找一点难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时候,上海更要想尽办法去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着力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上开疆拓土。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图说:9月在沪成立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也是因此,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始终放在第一位的,就是瞄准世界前沿,掌握尖端核心技术,力争占领创新的“高地”。这是需要极大投入的地方,但今天的大投入,恰恰是为了未来的“高产出”。

  这方面,今年的上海,已经拿出了不错的成绩单——8月瞄准“世界一流”的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公布;9月,“张江实验室”正式揭牌,国产C919大型客机和ARJ21新支线飞机第一次同时试飞;10月,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正冲刺“世界第一”的10拍瓦激光脉冲输出,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确定落户上海,世界级光子大科学装置群正在全力升级……

  这些,都为了打造创新领域的“国之利器”,而唯有它们——以及更多尖端科技梦想的悉数落地,科创中心才能真正显出“头部效应”。

  到时候,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上海才能代表中国,去“一剑封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