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岗壁画在墓室的位置 供图:山西博物院
在“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中,这件文物被放置于层高5米的独立展厅。供图:上海博物馆
《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在展览中被搭建复原为壁画墓的形式,最多可同时容纳5人参观。供图:邹瑞玥 摄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消息(邹瑞玥):11月29日,上海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拉开帷幕。本次展览遴选山西博物院珍藏的北朝和宋金元这两个时期的十二组八十九件墓葬壁画作品,展品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展出。
展览分为“天似穹庐”、“人亦黄土”两部分,彰显北朝与宋金元这两个时期山西地区民族融合的历史轨迹,描绘民族文化碰击与交融的壮观场面,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壁画艺术原作特别展览。此次来沪的都是墓室壁画。
中国古代壁画有三种形式,一是石窟壁画,莫高窟是最典型的例子;二是寺观壁画,最为著名的当属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满布三座大殿的960平方米元代壁画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甚至也是世界绘画史上罕见的巨制;还有一种便是墓葬壁画。石窟和寺观壁画题材多为佛教故事画和经变画,而墓葬壁画则更多地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能看到很多当时社会中流行的生活方式、服饰、建筑、饮食、民俗,甚至体育项目。
此次展览中单体面积最大的一件展品是《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道北壁壁画》,长3.2米,高3.5米,上博为了迎接这件文物入馆,特意拆除南侧玻璃门,这在开馆21年来的展览史中尚属首次。
在壁画展中,这件文物被放置于层高5米的独立展厅中。这幅壁画2014年被考古人员在一座北朝墓地中发现,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木结构建筑,屋顶正上方绘一火盆,左右两侧各绘一兽首鸟身的怪兽形象。这是首次在同时期墓葬壁画中发现木结构建筑,在此之前,我国有详细图像记载的建筑最早只能追溯到唐代,这幅壁画详尽地展示了北朝建筑样式,可以说是突破性的发现。
此次展览还搭建复原了一座壁画墓。《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水泉梁村。山西博物院于2008年6月进行了考古发掘及壁画搬迁保护,是国内复原较大型墓葬壁画结构的一大成功案例。为了更好地呈现观展效果,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上博将这组壁画按照甬道、墓顶与墓室等原位放置。墓顶壁画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上层绘天象图,中层为四神图,下层是十二时图。墓壁的北壁为夫妇宴饮图,东壁为鞍马仪仗图,西壁为牛车出行图,南壁为门洞,左右两侧绘有鼓吹图。由于进入墓室的甬道较为狭窄,出于文保的考虑,设计了一条通透的玻璃通道,每次最多只可同时容纳5人在内参观。
壁画经过了上千年岁月的洗礼,是一种脆弱易损的文物。虽然壁画经揭取保护处理后初步达到了稳定状态,但它们对环境变化依然非常敏感。为了保证此次展览中壁画的安全,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的技术团队从展柜的制作、温湿度监控、照明调节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保障。在保证展示效果的同时,根据不同展柜的需求,放置了调湿剂和调湿器,让长期处于山西相对干燥气候中的壁画,到了上海也能安然无恙。
据悉,展览于11月3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展期将持续至明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