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生:能“高空救人”更能“平地守门”

2017-11-23 14:38:05|来源:解放网|编辑:彭丽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他们“高空救人”,更能“平地守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作为首批社区全科医生之一,朱兰(右)赢得了居民的信任。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钥匙医生”严正随身带着51个患者家庭的钥匙。(均资料)

  当高志欣飞抵悉尼的当晚,他在万米高空越洋航班连救两人的事已经传开。昨天,包括他在内的多位“家庭名医”走进沪上医学院校。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友,高志欣告诉学弟学妹们,大家对社区医生只会量血压的印象完全不对,新一代社区全科医生不再是过去可有可无的“开药人”,而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他说,“比起‘高空救人’,我更自豪的是,我能‘平地守门’!”

  谁说“全科”技不如人?

  高志欣是上海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全科医生,每天要为八九十位居民问诊。他已经习惯了那些熟悉的声音:“小高医生啊,我最近腿有点痛,你帮我看看是怎么回事?”而今,询问的话变成:“小高医生再给我们讲讲高空救人的故事吧?”

  在飞往澳洲探望师友的假期航班上,高志欣突遇两名同机乘客先后昏了过去。他先是运用点穴手法,刺激第一位半昏迷女乘客的几个穴位,使其慢慢恢复意识;之后他取用座位上的清洁袋,罩在另一位晕厥阿姨的口鼻上,通过口令成功帮她调整为正常呼吸。

  2008年从针灸推拿专业毕业成为家庭医生以来,小高医生感到“早就已经脱胎换骨”。他表示,社区医生“万米高空救人佳话”并非偶然,这是坚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必然结果——不仅需要对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常见病了如指掌,还需要进行院前急救、现场抢救等“实战演练”;不仅要懂得治疗患者的疾病,更要懂得治愈他们的心灵。

  与小高医生有所不同,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医师朱兰,则是从等人看病的医院诊室走向了千余户签约家庭,从心内科专科医生转为首批社区全科医生。这位“中国医师奖”得主、2016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医生”,从医19年来的第二次“出走”,就是从医院走到大学。她利用一切休息时间,跑去复旦大学请教专家,泡图书馆查阅国内外文献,一瓶水、一个面包就能在周末坐上整整一天,像海绵般学习对于慢性病管理的前沿知识与先进理论。她还报考了上海交大在职研究生,取得硕士学位。

  如今,她创建慢性病群组干预管理新模式,在社区“试水”中已有700多位高血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期,她已在所在社区完成680户家庭健康评估,这套60余个细化指标构成的评估方案还在徐汇区全面推广。她说,“医院医生好比在下游救治落水者上岸,而社区医生就是在上游提醒大家:此处水深,小心落水。”

  谁说“医患”难成好友?

  在现场,出了名的“钥匙医生”严正,依然带着那一大串51把社区居民的家门钥匙,与上海市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项目培训班学员交流,激励他们多走基层卫生之路。

  1999年从中医大毕业分配到当时的万荣地段医院,听过一位阿婆的嘱托“钥匙侬拿好,阿拉信得过”后,严正接过了第一把房门钥匙,每周三次雷打不动上门。这位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曾经也遭遇老人家中钱包不见的“怀疑”,很多人劝他不要收病家的钥匙了。但他说,“不能让一个小误会破坏了医患之间比黄金还珍贵的信任,对于许多居民来说,‘陪你慢慢到老’的或许就是家庭医生。”

  在家庭医生圈子里,医患之间成为好友的事例比比皆是。在上海长宁区开始试点家庭医生制度之初,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陈华,曾被居民当成推销保健品的阿姨推出门外,最惨的时候被小区保安当成贴小广告的。用了3年时间,她认识了小区近4000位居民。

  如今,这位2016年度全国“十佳全科医生”、“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开设全国第一个以家庭医生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一次出诊,她摔成视网膜脱离,被她诊断出早期直肠癌的周老太跑来问候:“陈医生,你可不能倒下啊,我这条老命可全靠你啦!”听到这话,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市卫计委统计,目前上海16个区2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7000余名家庭医生,为全市1000多万签约居民提供着全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高志欣告诉记者,“在微信里,已经有100多位患者加我为好友。”其中,有年轻白领,也有高龄老人,“每当他们亲切地叫我‘小高医生’,我就很高兴,也很自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