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区居民共用一间厨房,大家却直夸“方便”
2016年9月,一座面积640平方米,服务中华、西姚两个居民区3000户家庭的生活服务活动一体式空间在康家弄42号迅速落成。
小东门街道康家弄42号1楼,每到吃饭的时间总是菜香四溢、人声鼎沸。过路人难免以为这里是哪家饭店的后厨,可走近一看,里面竟藏着一间居民的公共厨房、一间公共餐厅。你方唱罢我登场,居民们争先恐后地用公共厨房设施烧着自家小菜,品味着美滋滋的新生活。
小东门街道服务办主任尹文生告诉记者,康家弄里均是房龄30年、40年的老公房,设计之初就没有充裕的厨浴空间。在老百姓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家家户户都搭起了用以解决洗衣做饭的违章建筑。去年“五违四必”综合整治,违法建筑、窝棚全部拆除,“可居民还要过日子呀,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设施亟待解决。”
群众利益无小事。2016年9月,一座面积640平方米,服务中华、西姚两个居民区3000户家庭的生活服务活动一体式空间在康家弄42号迅速落成。因屋内建有家庭式灶间、公共厨房、公共餐厅、家庭式卫生间、独立助浴间、公共洗衣房、全科医生工作室、老年活动室、亲子活动室、便民服务区、公共晾晒区、流动式菜点、接待休息区等13个功能区域,且全年无休、部分服务设施全天候开放,老百姓亲切称它为“邻家屋里厢”。
如今康家弄的居民不仅逐渐适应了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甚至还因为频繁出入公共空间、享受公共资源而增加了彼此间的交流和互动,社区居民更亲如一家了。
不过,要让一处公共功能设施得以长效地为百姓提供服务,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可不仅仅是640平方米场地的事。尹文生说,在建立屋里厢之前,街道牵头社区服务办、法律顾问等召开“邻家屋里厢前期建设法律风险协调会”,就今后邻家屋里厢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风险进行了预估。
街道向涉及居民进行了广泛的意见征询,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经政府的招标程序,与上海乐享聚家养老服务社签订了委托邻家屋里厢运行管理的协议。明确双方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由法律顾问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核并提出法律意见。
此外,在邻家屋里厢的运行过程中,街道就家庭厨房、助浴、卫生间、洗衣机的使用、水电煤费用的缴纳,分别与居民签订了协议或同意书,明确约定相关设施的使用时间(厨房)、注意事项(老年人洗浴),“如此一来,既保证了邻家屋里厢的开设依法依规,也保障了今后运作过程中老百姓的权益,使得周边居民在使用屋里厢提供的便民服务时得以安心、放心。”
通过政府采购、法律顾问介入、社会组织运营、居民共享自治的方式,小东门街道在给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便利的同时,也提升了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让老百姓更有法治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