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崇明“花菜大王”黄成超培育的良种供不应求,却立下平价限购的规矩———因为他的梦想里记着农民
黄成超在他的花菜试验田里。应启跃摄
湖北一家种子公司来崇明向黄成超买了一包种子(每包10克)。随后几年,订单从一包变成了五斤,又从五斤变成了三十斤……湖北的采购员说:“黄主任的花菜种子在我们那里已经有了名气。农户到种子公司,点名要买崇明的。”
崇明花菜良种享誉全国,不仅远销至乌鲁木齐、拉萨等地,而且卖到了山东寿光———寿光市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批发市场,号称“中国菜都”。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黄成超通过杂交制种,结合了南方花菜的优良品质和崇明花菜的耐寒抗冻,培育出的良种能使农户每亩增产超过1500斤,单价也压过竞品。
黄成超从来都是特殊的那一个
你一眼就能从围拢的农户中认出黄成超。他在旧夹克下穿了白衬衫,双手交叠,略显儒雅。若是披上他那件雪青色的车间服,就更显眼了。
黄成超从来都是特殊的那一个。黄家有六个子女,只他一个乐意当农民。有一阵子,崇明兴的是到厂里当工人,可以不用面朝黄土而且赚钱快。他有两个兄弟都是“崇明的哥”,也曾劝过老黄改行。可他偏偏不乐意。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选拔一批青年农业工作者赴浙江农业大学(现并入浙江大学)培训。总共22人,崇明只有1个,就是在农科站工作的黄成超。他笑嘻嘻:“上级知道我这个人,知道这小子喜欢种菜。”
为啥黄成超对花菜饱含深情,因为他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崇明被誉为“中国花菜之乡”,常年种植面积近10万亩。及至后来,花菜研发中心从农科站独立。黄成超的家离研发中心不远,可他执意要吃睡在中心小院里,“这里和家没啥两样嘛”。没辙,妻子只好跟着他把被褥搬进研发中心。
小院子里有井、有灶披间(沪语,意为厨房)。黄成超虽不至于顿顿吃花菜,但也颇有心得:“一般人家吃花菜梗。其实,品质好的花菜,叶子也可以吃,吃起来特别嫩。”这些年,他醉心培育“松花菜”———“松花菜”吃口爽脆,最普遍的吃法是干锅花菜。“这种菜受市场欢迎,若能培育成功,必定能使农户受益。”
看寂寞长大开出了花
研发中心的院子里有一条小土狗,使劲摇着尾巴冲人吠叫,怕不是从没见过生人,这才兴奋得想要玩耍。
崇明岛上公路两旁的农家小楼,比起沪郊一般乡村的房子,像是上一个年代的产物。研发中心的这幢两层小楼,比之崇明一般的房子更加陈旧。木制房门因着风雨剥落,变成了斑驳的紫红色;门上的铁牌生了锈斑,字是古旧的仿宋体。除了农户,着实没有多少人踏足这里。
通俗地说,杂交制种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将优质的花菜父本和母本杂交。黄成超所收集的花菜亲本良种,保存时间最长的达八年之久。一粒种子为何保留如此之久?这是因为,杂交所产生子代的性状往往不能保证稳定,一些优良品质容易退化。有些杂交组合,第一年培育出来的花菜不错,第二年依旧,到了第三年却变异了,要么花球小、产量低,要么不耐寒冻。这时,只能回到原点,用保留的亲本重新排列组合。
每一年,黄成超试种的花菜品种组合都有几十种。从1989年到1993年,他不断经历失败,杂交制种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有一年,我真的不想搞花菜了,有点‘怕’了。”黄成超说。
然而,他终究还是回到了小院。经年不懈努力,黄成超完成了崇明花菜种源的收集与提纯复壮工作,选育出“崇花1号”“崇花2号”“崇花3号”三个杂交花菜新品种。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黄成超变得更淡定:“种子保存在低温环境中,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就不影响出苗。农业毕竟是长周期的,两三年工夫济不得事。”
把花菜种子送出地球
随着杂交制种开花结果,黄成超的胆子越来越大,他把花菜种子送出地球,送上太空。
2014年,崇明花菜研发中心委托神舟十号搭载4克种子飞上太空。经历了太空旅行中的真空、失重、辐射等各种环境条件,种子的遗传密码会发生改变,可能引发变异,进而产生新的品种。
在研发中心的试验田,记者见到了“太空花菜”,它们的长势明显比普通花菜更猛。黄成超是这样看待他的太空宝贝的:“目前看来,这些花菜表现出更好的抗虫性。这样呢,农民就能省下不少化肥农药钱,崇明的生态环境也会受益!”
在崇明农户眼中,“黄主任”有才更有德。花菜研发中心的良种供不应求,各地采购商为了能买到种子,不惜主动加价。但是黄成超定下平价限购的规矩,让所有采购方和农户都能公平购得。他的梦想是让崇明花菜花开四海。
“在我小的时候,主要是种粮食。农民自家种一点菜,主要是贴补家用。为了让日子过得更好一些,这是农民辛辛苦苦种菜的初衷,我不会忘记。”
人物小传
黄成超,57岁,崇明花菜研发中心主任。他积三十年之功,培育崇明松花菜(干锅花菜)取得阶段性成果,填补了崇明花菜杂交良种空白。菜种销售遍及全国,得到崇明及全国农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