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提出“三个转型”打造与市民共享的文化生态地标
《巴黎圣母院》复排版中饰演埃斯梅拉达的希芭·塔娃吉。
《摇滚莫扎特》中饰演莫扎特的米开朗基罗·勒孔特。
音乐剧《保镖》已经登陆文化广场。(均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供图)
从演出大型歌剧《卖花姑娘》,到奏响钢琴协奏曲《黄河》和大合唱《长征组歌》,昔日的文化广场,见证了上海不少重要的文化时刻。而从2011年重新开业至今,文化广场又以全新的“音乐剧核心”定位成为上海文化设施版图上的重要角色
刚刚过去的周末,沪上音乐剧迷圈持续沸腾着。由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与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制作人尼古拉斯·泰勒联合制作的《法语音乐剧明星集锦音乐会》自周五起连续上演五场。演出中,《巴黎圣母院》复排版中饰演埃斯梅拉达的希芭·塔娃吉、《摇滚莫扎特》中饰演莫扎特的米开朗基罗·勒孔特等5位顶级法语音乐剧明星,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星幻》《摇滚莫扎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法语音乐剧的数十首经典歌曲轮番呈现,“点燃”申城舞台。
早在演出前就引发乐迷的热议,这股热情也一直延续至演出结束,乐迷排起长长的签售队伍,尖叫与掌声时时在大厅响起。与“伦敦西区”和“百老汇”出品所不同的是,法语音乐剧更偏重法兰西的浪漫与抒情,以其独特的曲风和审美在音乐剧版图上独树一帜。这一次法语音乐剧顶级演员的强势集结,不仅为沪上音乐剧迷拓宽了艺术视野,同时也标志着文化广场在音乐剧的海外引进中,走出一条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之路。
上周日晚,在音乐剧迷们热切欢喜的注视中,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为剧场许下了六周岁生日愿望:“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剧院、成为音乐剧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成为市民共知的文化生态地标”。
从演出大型歌剧《卖花姑娘》,到奏响钢琴协奏曲《黄河》和大合唱《长征组歌》,昔日的文化广场,见证了上海不少重要的文化时刻。而从2011年重新开业至今,文化广场又以全新的“音乐剧核心”定位成为上海文化设施版图上的重要角色。六年来,文化广场为近164万人次的观众,带来404台1414场演出。这意味着,平均每1.5天就有一场演出与观众见面,平均上座率超过七成。站在新的起点,作为一个现代剧场,在张洁看来,文化广场有必要跳脱演出空间的传统身份,打造一个新型剧场文化生态。为此,她提出三个转型:“从经营剧院到经营剧院生态和生活方式,从单一经营功能到功能复合,从自身独立发展成长到外部跨界合作、跨部门资源整合。”
文字的概念或许能从与剧院结缘的不同人群中寻找答案。六岁的文化广场选择与热爱它的运营者、合作方与学者观众开起了“故事会”。
制作人梁一冰与文化广场的故事绕不开舞台剧《仙剑奇侠传》。这个初涉舞台剧行业没多久的创作者,通过与文化广场的合作,让这个有着奇幻色彩的故事在舞台呈现,一举拿下千万票房。她说:“文化广场提供给小伙伴们大展拳脚的空间。”而这也正是文化广场通过扶植国内原创,进一步向产业链上游发展的成功案例。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更感慨的是,那些他曾经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的国际顶级音乐剧剧目,没想到多年后在文化广场一一呈现,这其中,甚至包括一部男版芭蕾舞剧《天鹅湖》。他说:“剧场是一个筑梦的空间。经由这个平台,上海观众对于音乐剧的认知,不再只知道‘四大名剧’,更多的国家、语种的经典都能在此汇聚。”多元化、国际化的音乐剧演出格局,不仅为文化广场树立了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也让尚处于音乐剧产业起步阶段的中国市场,大大拓宽了艺术视野。
23岁的“广场小白”与12岁的“小小白”一起登场。3年前的剧场门口的“检票妹”成了与观众亲切互动的“广场小白”,和她拥有同一个名字的,是一支20多人的服务团队,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超过23岁,平日里不仅满足现场观众饮用水、雨伞、丝袜、望远镜、毛毯等各种物品的递送需求,同时还化身在线客服,与观众“畅聊”。如今,这个团队又添新鲜血液——“小小白”,这群年龄不过十二三岁的孩子,从小观众转型成为文化广场的志愿者,为观众传递热情与快乐。两人的故事里,有传统剧场礼宾向场务的转型,也有剧场观众从观演到参与剧场运营“反客为主”的转型。而这正是其文化生态的一个缩影——剧场、观众、创作者不再只是孤立的个体,身份跨界融合,真正为剧场文化生态,带来无穷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