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勇:我们看重GDP 但不唯GDP

2017-09-18 09:27:12|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应勇在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们看重GDP,但不唯GDP”

  更看重的是结构更优效益更好 民生更大改善 发展更可持续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应勇、马克?温伯格(左)在新闻发布会上接受媒体采访。袁婧摄

  9月17日下午,第29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闭幕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市长应勇和本次会议主席、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温伯格共同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应勇指出,本次会议围绕“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这一主题,各位成员发表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观点,国际企业家们的专业见解,对上海城市未来发展、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马克·温伯格表示,已经有600多家国际企业的区域总部以及400多个研发中心放在上海,“在这片热土上,我们看到的是创意,是创新,这使得跨国企业对上海充满信心。”

  我们看重GDP,但不唯GDP

  上海经济的半年“答卷”令人欣喜。今年上半年,上海GDP增长了6.9%,涨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提高了0.1个百分点。

  “这种增长是我们乐见的,”应勇说,“我们看重GDP,但不唯GDP,更看重的是GDP背后的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看重的是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民生更大改善、发展更可持续。”

  在回答记者关于上半年上海经济增速的提问时,应勇表示,今年以来,上海市政府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继出台了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33条”意见和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50条”意见。这些政策出台的时间较短,最终效果还有待检验,但它的积极效应已初步显现。

  今年1-8月,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了8.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70%左右,这说明上海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今年1-8月,上海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增长9%,是7年来增幅最高的一次。1-7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增幅同样是7年来同期最高。今年1-8月,上海地方财政收入在去年同期增长23%的高基数上实现平稳增长,继续增长了8.3%。此外,从民生改善看,今年1-8月,上海新增就业岗位46.6万个,完成全年新增就业岗位的93.1%。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8.6%,连续第8年超过经济增长速度。

  人才政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建设科创中心,事关上海的未来。应勇介绍,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基本框架,到2030年形成核心功能,现在各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核心任务是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迅速做实、做强、做出影响。为此,要加快建设像上海光源二期、超强、超短激光和硬X、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等一大批大科学设施群;要集聚张江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等一批世界顶尖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要建设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张江科学城。

  在此同时,规划在全市建立18个共性技术的转移转化平台,建设临港、紫竹等6个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在全社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在发挥在沪高校、科研院所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重视发挥在沪外资研发中心的作用。目前在沪外资研发中心已经达到416家,这也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重要力量,是全球配置科研资源的重要力量。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最根本、最核心的因素是人才。上海这座城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求人才。为此,前两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促进人才发展的“20条”“30条”政策。去年有2万多名非上海生源的应届高校毕业生、7000多名非上海户籍的留学回国人员在上海落户,总数近3万人。

  应勇说:“当然,人才政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市委、市政府最近还在研究如何采取一些更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吸引全球顶尖人才集聚上海,打造人才高峰,巩固人才优势。”

  上海缺的不是高楼,相对欠缺的是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回答记者关于上海生态建设问题的时候,应勇说,现阶段,上海缺的不是高楼,相对欠缺的是生态环境。比如,世博后滩地区近两平方公里的土地原本用于开发建设,现在调整了规划,准备建一个世博文化公园。“我们不仅放弃了土地出让收入,还将投入100多亿元建设世博文化公园。这就可以说明市委、市政府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决心。”应勇表示。

  上海规划建设21个郊野公园,已有7个先行建设,其中6个都将在今年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行。外环绿带今年将建成投入使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已经制订了“十三五”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各个重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当中。到2040年,上海将建成17条生态廊道。

  黄浦江两岸滨江贯通并向社会开放方面,其核心就是把黄浦江原来的生产功能岸线转变为生活功能岸线。应勇介绍,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要基本完成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之间45公里岸线贯通开放,并将它作为今年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到6月底黄浦、杨浦、虹口和徐汇滨江北段、浦东的陆家嘴、世博、前滩等区域滨江岸线已经基本贯通开放,6月底开放共约25公里;到9月底将再开放7公里,总计完成32公里的贯通开放,到年底实现45公里全部开放。

  今年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先贯通、再提升”,最终的目标要把黄浦江45公里的公共岸线打造成百年大计、世纪精品。在贯通的同时,要在45公里的公共岸线同步建设观光道、跑步道和非机动车道,同时把沿岸的工业遗存、历史建筑保护好,利用好。

  应勇说:“我自己和家人也到现场去看过,感受黄浦江滨江岸线开放后的美丽风光。”

  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效果正逐步显现

  针对社会关心的房价,应勇回应,去年以来,上海市政府进行了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今年,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交易呈现“量跌价稳”的态势,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累计下降0.4%,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应勇强调,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要始终坚持一个定位,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强调“两个不是权宜之计”,就是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不是权宜之计;减少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也不是权宜之计。我们要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不松懈,长期坚持。

  今年7月,市政府出台了上海住房发展“十三五”规划,这个规划体现了房地产调控的要求,还体现了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发力、更多从供给端发力的要求。要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核心是三句话:一是商品房有效供给;二是保障房应保尽保;三是各类租赁住房大幅增加。具体来说,要聚焦两类重点人群:一类是上海户籍人口中的住房困难群众,政府要加大力度,帮助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另一类是非上海户籍的常住人口,特别是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和年轻人,使他们住有所居。

  上周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建设一批租赁住房;要大力培育一批经租企业、完善各类租赁住房的供应链。“十三五”时期,上海要新增供应70万套各类租赁住房。《实施意见》还提出要完善租赁住房的生活配套设施;要不断完善承租人在子女就学、落户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政策,以及依法保护承租人稳定居住权等要求。同时还提出要鼓励国有企业加强租赁住房的建设,在租赁房源供应、稳定租金水平方面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经共同商议,第30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将于明年10月28日在上海举行,确定的会议主题是“新起点、新阶段、新作为———新形势下上海全方位对外开放”。选定这个主题,主要考虑明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举办30周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