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回眸大华社区建设三十年

2017-08-04 08:42:23|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宝山 | 回眸三十年!大华社区建设全记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故事就从揭秘大华第一个楼盘第一幢楼开始讲起。

  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推行,上海的城市建设也风生水起。

  首先是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着手解决人均2㎡家庭的住房问题,后又逐步推进到改善人均4㎡、6㎡等家庭的居住条件;城市建设也有序推进,南北高架、中山环路拓宽、地铁建设等工程相继推进;然后是与这些动迁工程相适应的旧区改造也逐步实施;农村城镇化建设也提上了有关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同时,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成为经济部门津津乐道的话题。

  由此,形成了巨大的房地产市场,给房地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88年6月,大华地区城市化的航船起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论证、规划、设计,第一期住宅于1990年开工建造。

  那么,大华建设的第一小区、第一幢楼到底在哪里?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大华新村建造的第一幢楼

  答案是:大华地区建设的第一个小区是沪太路1500弄(1.18万㎡)。而门牌号为7—9号的那幢楼又是1500弄中最先建造的。它见证了大华地区城市化建设航船起航的那历史性一刻。

  这幢楼的底层是商业用房,商业用房朝南开门。居民进出的门口在楼的北侧,7、8、9三个门牌号从东到西依次排列。

  当时,大场粮管所把原来开设在赵家栅新沪路旁的一家粮店搬到了这里。在居民口粮实行凭证定量定点供应时,新华村范围内的居民、农民都在这家粮店购米买面。

  之后,各个“弄号”的住宅逐一推进建设。1993年前,大华地区的住宅产品基本上是解困房和动迁房。1995年前后,商品住宅的比重逐步增加。至1997年前后,大华一村基本成形,大华二村、大华三村也初成雏形。在大华一、二村范围内,以“弄号”为标志的小区有沪太路1500弄、1508弄,华灵路81弄、410弄、411弄、460弄、510弄、541弄、560弄、561弄、591弄、630弄、680弄、880弄、881弄、新沪路960弄,大华二村二街坊(新沪路285弄、345弄、405弄、475弄、837弄和大华路301弄、455弄),大华二村三街坊(693弄、781弄、869弄)。

  1997年前后,“﹡华苑”系列商品住宅陆续推出,标志着大华城市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铂金华府建设前情景(大华路、大华二路交界处)

  “﹡华苑”系列住宅基本上都是商品住宅。先后推出的该类住宅小区有北华苑、南华苑、怡华苑、文华苑、锦华苑、馨华苑、嘉华苑、玉华苑等。文华苑是因为当时同济大学预定了一批商品住宅,一批文化人将入住该小区,故取名“文华苑”。文华苑四期8.6万㎡商品住宅还获得了上海市优秀房型设计奖和上海市建筑工程白玉兰奖。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建成后的水韵华庭

  进入21世纪,大华地区的城市化建设又上了一个台阶。随着大华行知公园的建成,以大华公园世家为新的起点的一批住宅小区陆续走进百姓生活,其中包括了大华公园世家(康华苑、枫庭丽苑、水岸蓝桥)、滨江雅苑、颐和华城、远景佳苑、水韵华庭、复星新苑、铂金华府和汶水路北块的梧桐城邦、梧桐墅等。正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颐和华城一期

  至此,大华——这个主题鲜明、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具有3.5平方公里范围(包括大华一、二、三、四村),总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的宝山区唯一一个位于内中环之间的超大型综合性居住社区,成为上海市民及“新上海人”居住和投资置业的热选之地,也成为上海家喻户晓的地标性名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滨江雅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