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人的幸福指数又提升了!一大波新的重大文化设施正在靠近
上海历史博物馆、世博文化公园、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徐家汇体育公园、程十发美术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上海市民体育公园、上海大歌剧院……上海市民的朋友圈最近被一批即将在身边“冒出”的文化体育设施刷屏。“上海的发展越来越好了,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精彩了。”这是很多人的心声。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份精彩背后,是上海以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全国文化中心为冲刺目标,迎来的新一轮文化空间格局的突破性发展。市委宣传部发改办主任胡明华说:“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填补空白,到本世纪初的拾遗补缺,上海新一轮文化设施建设将向充实内涵、均衡整体布局的目标继续发展。”
一张立体的上海文化布局图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去年底,本市发布《上海市“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首次提出以“两轴一廊”建设文化集聚带,以“双核多点”建设文化功能区。完成建设后的上海,将以公共文化建筑实现“网状链接”。
“两轴一廊”指的是东西、南北两轴及苏州河沿岸都市文化景观长廊。胡明华说:“过去,我们对城市东西向,围绕着延安高架道路的这条文化发展轴比较熟悉,从静安寺、人民广场、外滩到陆家嘴、花木地区。目前,这条相对成熟的东西轴正继续向两头发展,向东延伸至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浦东空港地区,向西延伸至虹桥商务区、朱家角。以黄浦江为依托的城市南北向轴也亮点频现,包括宝山滨江地区、杨浦滨江地区、北外滩、外滩、陆家嘴、世博地区、徐汇滨江地区和闵行滨江地区,将打造体现城市历史文脉和世界级文博区的黄浦江文化发展轴。”
“双核多点”中的“双核”分别指人民广场文化核心功能区和浦东花木地区文化核心功能区——人民广场区域历史形成早、发展相对成熟,浦东花木地区则承担了打造上海文化新枢纽的重任。“从上海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目标来看,光有一个核心功能区是不够的,浦东花木地区文化核心功能区的形成将与人民广场功能区东西呼应,辐射更多市民群体和区域。”
历史博物馆效果图
用“两轴一廊”和“双核多点”的视角阅读新一轮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一张立体的上海文化布局图浮现出来。10月1日将逐步开放的上海历史博物馆与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两馆合一”,位于南京西路原上海美术馆,将综合反映上海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包括上海革命历史)——这是人民广场核心功能区的又一重要设施。9月底前将开工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等地标性重大文化设施,将与上海科技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等现有文化设施一起,共同构筑花木地区文化核心功能区。世博文化公园、上海大歌剧院、上海轻音乐团、上海越剧院等黄浦江沿岸功能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将串起滨江文化轴,程十发美术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上海宛平戏曲中心、上海沪剧院等将加速点状文化功能区布局。
上海民族乐团效果图
内涵和功能升级更胜于空间扩容
“重内涵、重功能、重品质、重社会效益”是上海新一轮文化设施建设的重点。事实上,这批新的文化设施布局大多不是“从无到有”,而是内涵和功能的升级,以满足新的社会条件和技术发展下“升级换代”的大众文化需求。
上海图书馆东馆效果图
以上海图书馆东馆和上海博物馆东馆为例,两馆面积较之浦西老馆都大幅扩容。上海图书馆东馆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上海博物馆东馆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但“扩容”的并不只是面积,功能的升级更为突出。上海图书馆东馆书库面积只占5000平方米,大量空间留给读者活动。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图书馆原馆长吴建中将东馆定义为“第三代”图书馆,从“第一代”图书馆重藏书、“第二代”图书馆可以开架阅读到“第三代”图书馆以交流、共享为中心理念,上图东馆将衍生出五大功能空间:资源保障中心、知识交流中心、决策咨询智库、创新体验中心和国际交流平台。上海博物馆东馆则将打破封闭式的展览方式,融合多个艺术门类,突出书画、工艺藏品优势,建设成为“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东馆效果图
选址普陀长风的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则体现了新一轮规划中进一步“均衡整体布局”的思路。位于南京西路的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是几代人成长的阅读记忆,但市中心区域“寸土寸金”,囿于2630平方米空间,服务人群有限。今年底前开工的新馆规划面积1.5万-2万平方米,将为苏州河以北再添重磅文化设施,服务更广大的全市少年儿童群体,并将与转向特色馆藏、弱势群体服务和0-3岁早期阅读启蒙的南京西路老馆,形成功能错位与补充。
选址虹桥路伊犁路口的程十发美术馆,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将在9月底前开工。“程十发生前将他收藏的从宋代到齐白石的122件书画精品无偿捐献给了国家”,上海市文联主席施大畏告诉记者,程十发美术馆不仅将展出这122件珍贵藏品,更重要的是向参观者诉说以程十发为代表的与上海城市共同发展的一代美术家群体的故事。正如巴黎有卢浮宫、奥赛,也有罗丹美术馆,在施大畏看来,新建美术馆必须建立自己的学术特色,让市民“看一个展览、听一个讲座、喝一杯咖啡、有一些收获”,让学术界利用美术馆平台研究艺术家的精神与城市过去、未来的关联。
程十发美术馆效果图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座城市最为重要的文化设施一般相对集中,以便发挥集聚效应。在上海市一级重大文化设施布局上,我们遵循相对集中、适度均衡的原则,而在区、街、镇乃至村、居委等各个‘细胞’层面,文化设施将进一步全覆盖。”胡明华介绍,“十二五”期间,截至2015年底,上海已建成226个社区文化中心,覆盖所有街镇;“十三五“期间,每个村、居委都将至少建成1个综合文化活动室。未来,还将根据人口和覆盖人群范围进一步细化社区文化中心布点,设立分中心。
全国同行说上海又走在前面
“宛平剧院改为戏曲剧场真心不错,我就住在边上,以后看戏方便了。”在新亮相的这批文化设施中,传统艺术板块十分亮眼,有市民这样评论。
作为上海西南知名文化场所,建成于1988年的宛平剧院一度享有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第二课堂”美誉,但近些年接近闲置状态。今年7月,宛平剧场启动改建,将打造集演出活动、戏曲体验、普及推广、艺术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戏曲剧场,包括1个1000座标准戏曲演出剧场、1个300座传统戏曲小剧场及其他体验服务空间。
新的宛平剧院效果图
“传统文化迎来了很好的机遇,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地方,有更广阔的空间,是戏曲工作者一直以来的心愿。宛平剧场打造国内一流的专业戏曲剧场,更加增强戏曲人的自信。越剧院几代艺术家都呼吁自己的剧场,如今,梦想将在眼前慢慢实现。”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说,“我在朋友圈转发了上海文化设施建设的消息,全国各地文化领域的同行都在转发、点赞,羡慕上海戏曲人得到那么多支持。他们说,上海又走在了前面。”
谷好好介绍,长江剧场修缮竣工后,已经举办两届的上海小剧场戏曲节有望成为开幕演出。位于黄河路、凤阳路路口的长江剧场曾被称为“中国话剧大本营”,《雷雨》《日出》《原野》等话剧扛鼎之作都曾在这里首演,未来将成为小剧场戏曲的专属剧场。在谷好好看来,长江剧场具有地段优势,“想把它做成时尚、先锋的剧场,鼓励更多年轻编导展开想象,大胆创新,为年轻演员体验、传承传统带来不一样的体会,创新时更加思量传统的重要性,更尊重传统的生命力,放出思想的火花。”
长江剧场黑匣子双面舞台效果图
位于岳阳路168号的上海京剧传习馆修缮项目将以“高雅、精致、时尚”为特征,成为上海传习京剧技艺、传播京剧艺术、传承京剧文化的重要传播中心和基地,实现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京剧艺术公共服务载体。通过传统京剧学馆的传习模式,以名家名师驻点传经授业和“大师工作室”、“大师工作站”、“大师培训班”等方式,让戏曲爱好者通过“口传心授”和“身体力行”的双向互动,真正体验和认知传统艺术及其技艺呈现过程,获得对传统艺术魅力的深层感知。
上海京剧传习馆效果图
“文化设施的升级让戏曲人获得非常好的机遇,也让我们倍感压力和动力。包括建筑内部空间如何规划等新课题,包括舞台高低、与观众席的距离、如何装台、如何卸景方便,需要不断学习。除了建筑专家,我们还邀请了京、昆、越、沪、淮各院团舞美技术人员和业务主管参加论证会。”谷好好说,戏曲以演员表演为中心,戏曲专属剧场的后台化妆间灯光,舞台观剧感觉,包括盔帽间、换装赶妆、吊杆、用光等细节,都与中西结合剧场有所不同,“以后,全国兄弟院团来上海演出,将看到不一样的剧场。”(施晨露 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