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大代表评议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07-27 09:14:34|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市人大代表评议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 以人为本,当好排头兵先行者

  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今年上半年上海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昨天上午,市人大第十四届常委会三十九次会议举行代表分组会议,800多名市人大代表和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应勇市长代表市政府所作的2017年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分组评议。

  代表们认为,不论面对的是风险还是机遇,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上海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的基石。

  科创中心关键在于吸引并留住人才

  当前上海正在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既是一项国家战略,同时也是上海自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科创中心的打造,关键是“人”。

  应勇市长在作上半年政府报告时指出,“建设科创中心,人才是基础、是关键”。近年来,上海先后出台人才政策“20条”“30条”,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放权。目前,上海人才总量已超过476万

  人,常住的外国专家达9.3万人,人才政策的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丁浩代表说,随着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推进,对于高端人才的需要更为迫切,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怎么把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起来,是重中之重。建议上海继续完善人才的引进、使用和评价激励机制,争取使得优秀人才能够“吸引来、留得住”。

  目前,浦东、嘉定等区正在试点人才租赁房,为优质的高新人才提供过渡性住房。陆晓炜代表说,张江南区的人才租赁住房预计可容纳700万人口,有利于聚集更多创新型人才,推动产业发展。建议跨部门联合,确保人才引入之后的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同步跟进。

  “四项整治”还人民水清天蓝

  一个更加有序、安全和干净的环境是每个城市居民的心中所愿。“补短板”被列为今年市委重点推进的八项工作之一,上海致力于聚焦“四项整治”,为城市居民打造一个“水更清、天更蓝”的人居之所。

  马春雷代表介绍,经过河道治理,

  长达6.5公里的圆形护城河串起了嘉定老城的美景,亲水步道使得过往行人可以近距离一窥老城的百年风采。这是上海全面加强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的成果之一,“今年年底,本市中小河道将基本消除黑臭问题,水域面积只增不减,令人振奋。”

  报告明确,今年是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之年,目标是基本消除郊区“五违”问题突出重点区域和中心城区违法建筑集中成片区域。全市上半年拆违6662万平方米,下半年将继续推进整治任务,并抓好整治后地块的长效管理和开发利用,防止“五违”现象反弹回潮。

  “既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同时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速度不减,这是最大的民生。”汤志平代表说,黄浦区计划用三年时间对老城厢地区进行彻底改造,“目前还有250万平方米住房需要改造,今后将重点探索城市更新、旧改方面的途径,尽量多地保留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尽量改善百姓生活。”

  陈东代表在谈及“五违四必”整治时提出,政府要避免“今天搭积木,明天拆积木”的发展模式,对有价值的历史建筑适当保留。

  企业要培育激励一线工人的工匠精神

  上半年本市工业增长明显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增幅为近六年同期最高,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约17%,增幅为近七年的最高点。

  吴荷生代表说,报告的经济数据令人鼓舞,尤其是工业显示出了结构性改变。潘志纯代表认为,上海是我国工人阶级的诞生地,更要高度重视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而郊区作为本市制造业的主战场,更应受到相关财税政策更多的倾斜。

  “为什么好多民营企业能够走向国际?它们有比较活的机制。”徐小平代表认为,“中国制造”想要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的瓶颈问题并不在于产品,而是机制。那些已经成功“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他们的一线工人在岗位上能够自主研发工艺,进而制定行业内的标准,再加上精细化的工艺水平,使得他们得以击败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手,成为行业内的翘楚。代表们期待,“中国制造”要进一步激活体制创新,培育激励一线工人的“工匠精神”,从而积累中国产品的“质量优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