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最大"黑土地" 变身"生态绿洲"

2017-06-26 08:17:04|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宝山最大"黑土地" 变身产城融合"生态绿洲"

  

【区县新闻】宝山最大"黑土地" 变身"生态绿洲"

  曾经藏污纳垢的厂中村、城中村,已经悉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绿意的开放式公园、高品质的动迁安置房,以及即将崛起的休闲商务区。

  近6.3平方公里的南大地区,地处上海西北角,被外环线、沪嘉高速、上大路和南陈路圈围,一度在国家环保网格色块中呈现“黑色”,连续三轮被列入上海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2010年10月,南大地区综合整治拉开序幕。2012年,南大地区综合整治整体规划获批,该项工作开启“加速度”。经历了艰苦卓绝的谈判、动员、拆违、腾地之后,如今终于呈现破茧之势,已进入征收补偿收尾和功能开发启动阶段。

  这块市区腾出来的宝贵“大衣料子”,将按照“外圈绿地、中圈安置房、内圈商务区”的总体原则,变身为一个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区。南大“蝶变”的背后,是产业和地区的共同转型,探索着人与环境的共生之道。

  南大转型,不只简单改变生态

【区县新闻】宝山最大"黑土地" 变身"生态绿洲"

南大规划总图

  30年前,南大地区成为承接上海中心城区化工、皮革产业转移的基地。

  这里企业布局犬牙交错,包括10家央企、20家市属企业、34家转制企业,以及层层转租后数量惊人的3000余家租赁企业。这些企业以化工、皮革、仓储等污染产业为主,大量违法搭建厂房占满了6平方公里土地。

  去年新春上班第一天,在南大地区红光制革厂整改现场,宝山区领导召集全区相关负责人,召开“补短板”暨“五违”整治现场会,被称为宝山“一号工程”的补短板正式启动。

  选择这个地点颇具意味。由于企业经营不佳,2009年起,红光制革厂陆陆续续地出租厂房和大楼,层层转租现象非常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厂区里竟曾有“二房东”45个。生产居住合一,卫生状况恶劣,消防隐患突出,甚至暗藏多家地下熟食加工窝点……

  在南大地区,这样的“脏乱差”曾经是普遍的存在。去年10月25日,南大核心区1.62平方公里通过“五违”整治验收后,今年通过进一步整治,又拆除南大东块违法建筑96.2万平方米。

【区县新闻】宝山最大"黑土地" 变身"生态绿洲"

南大控详规划重点地区鸟瞰图

  “补短板当然不仅是拆违。”在宝山区委书记汪泓看来,南大地区的转型不只是简单改变一个地区生态,更代表整个城市板块和产业能级的提升。

  南大地区的产能落后态势逐年显现,人口密度却迅速膨胀。这里的来沪人员同户籍人口比例一度达到10:1,不合理的人口结构带来大量治安隐患和社会治理难题。久而久之,南大成为一处规模浩大的“城中村”,与周边发展日趋格格不入。

  将“生态建设先行”列为南大整治的首个目标后,宝山成立区领导挂帅的南大地区综合整治开发指挥部,旨在打造“环境、交通协调发展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功能区”;今年,宝山区更提出,要将南大打造成“产业融合、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环境宜人的产业社区”。

  根据规划,绿地将占据整个南大40%的面积,这个规模是在中心城区最大的。这里还在全市率先探索成片区域土壤修复,在规划和土地整理阶段即引入环境机构,将存在土地污染的地块直接做成绿化。目前,已完成一期30公顷绿地建设,二期39公顷做好开工准备。实施了40个区域123个地块的土壤修复,整治完成走马塘等河道,环镇北路实现贯通,基本建成丰皓路一期、鄂尔多斯路一期、鄂尔多斯路二期。

  观念转变,算大账“腾地”加速

【区县新闻】宝山最大"黑土地" 变身"生态绿洲"

规划中的15号线地铁上盖功能区

  在南大地区所在的大场镇镇长刘建中看来:“南大地区转型的过程,环境变化还是表面的,关键是老百姓观念的转变和理解。”

  沪太路石材市场所在地,距离中环仅几公里,西面是上海大学产学研文化聚集区,南面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上海国际研发总部基地和尊木汇木文化产业园区……如今已变身开放式公园,清澈的湖泊镶嵌在绿色的草地中,粉色的荷花随风颔首,好不惬意。

  当初,石材市场从事低端的石材加工、打磨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水、粉尘,既危害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附近的树木长年被粉尘覆盖,甚至河水泛白、鱼虾死绝。

  在拆除石材市场时,由于触动了经营户的利益,宝山区大场镇拆违队长曹瑜海曾被殴打,但他从不还手,也不气馁,继续做拆违工作。围观群众感到不可思议:“做这事到底图啥?”他淡然一笑:“我也纠结迷茫过,可大家想过没有:我们可以给子孙后代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也是附近的村民啊!”

【区县新闻】宝山最大"黑土地" 变身"生态绿洲"

规划中的15号线南大路站文化商业社区

  时任联东村党支部副书记的黄荣海,带头拆除自己村属的涉违企业,并凭借在村民中的威信挨家挨户动员,耐心劝说涉违村民主动退租清退人员,面对村民心中自己家庭的“小账”,黄荣海同他们谈起村里的“大账”;针对村民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黄荣海给他们算起长远的“致富经”。就这样一户户的签约,最终促成了整治任务的顺利完成。

  沪太路石材市场整治,共取缔落后产能经营户138家,据沪太路锦秋路环境监测站数据显示,整治前后的区域降尘量从4.6吨/平方公里˙月下降到了4.4吨/平方公里˙月。紧邻石材市场的上海国际研发总部基地最先受益,仅2017年一季度,就引进入驻高新技术企业40多家。

  在南大地区,部队地块多也是一大特点。沪太路3079弄是驻沪部队管理区域整治地块,如今结合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工作,形成了“军地携手,共同整治”的联动格局,违法建筑大部分已拆除并种植了绿化。

  类似这样的典型案例,对当地企业和百姓触动很大,很多人渐渐从觉得“被端了饭碗”到“主动拆违、积极动迁”,也加快了南大地区的腾地进程。

  南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跃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南大地区央企、市属国有企业共68个权证地块,采用“货币补偿、统一收储”方式,已完成征收签约58个地块,签约率85.2%,腾地36个地块。集体企业共涉及2934亩,已实现腾地2725亩。南大一期668户,签约率91.3%,南大二、三期818户,一个月时间签约率已达89.3%,计划在今年年底完成签约收储。

  深度融合,人的幸福才是规划根本

【区县新闻】宝山最大"黑土地" 变身"生态绿洲"

南大一期绿地

  面对从老房子迁出、进入动迁保障房,南大地区的村民曾有担心:我们会不会从老的“黑土地”住进新版“棚户区”?事实证明,这种担心纯属多余。

  就在这两年内,南大地区就有3个动迁安置房项目获得上海市建筑工程质量大奖——白玉兰奖。这在动迁安置房中,并不多见。记者在位于鄂尔多斯路的南秀雅苑观察发现,这里有高品质的绿化,15幢18层高楼是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颇有设计感的塔尖式屋顶,加之外墙上各种精细的雕花设计,可以媲美价格不菲的商品房小区。走进楼宇内部,看不到遍布的管线,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磁砖和复杂精细的墙角吊顶。

【区县新闻】宝山最大"黑土地" 变身"生态绿洲"

大场医院

  56岁的姚荣华是南大村的老村民,从小生长在南大村,目前已入住新房。他感慨:“以前家里再怎么装修,外面都是乱糟糟的,出行也不方便,现在这房子,让我都不敢相信还在南大!”

  更让村民们开心的是,这几个动迁安置房基地都和村民原先的宅基地挨得很近,有的就是原地建房。对于动迁保障房建设,宝山区全力支持,一平方米的建设成本就达到万余元。为了提高工程质量,除了专业监理人员以外,在被动迁的四个村,大场镇还采取“自己的房子自己监理”的办法——在村子里寻找三五名会做建筑活计的村民,组成质量监督小组,让村民自己监督未来住的房子建设。“这招非常有用,毕竟自己住的房子,村民监督得特别认真。南大这样的动迁房基地,至少和周边高质量商品房处于同一水平,既对得起老百姓,也提升了南大地区的整体品质。”大场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区县新闻】宝山最大"黑土地" 变身"生态绿洲"

环镇北路

  而贯穿南大整治的一条准绳,就是“保障百姓利益不受损”。对此,南大整治明确“公开公正、分类施策”,针对国企、集体企业、居民农民等,分别提出不同的征收标准。针对地区内各类企业,逐一走访,摸清各自家底、需求,在评估征收中实现“一企一档案”,应评尽评;针对村民,亦实现“一村一策”、“一户一表”。鉴于改造过程中一些村集体企业的撤出,已由宝山区政府出资弥补村里的租金损失,以保证村民长效增收。

  南大未来绘就的这张蓝图,也与人的幸福息息相关——外圈是由外环绿带和沪嘉生态廊道组成的生态保护圈,作为城市生态廊道的组成部分;中圈是居住生活社区,将建成多样化住宅形式的综合社区,重点建设保障性住房,同时提供更多的人才公寓;内核为公共活动中心,发挥上海大学的产学研综合实力,加强研发商务功能,以及地区商业中心功能。同时选择性保留部分产业基地,促进产业转型和能级提升,发展工业创意研发、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态,打造形成宝山区新兴的城市综合中心。

  生态、产业、城市空间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南大转型带来的一笔财富,而实现人的幸福,则将成为无价之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