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想当大国国民,还是小国国民?”教育部在沪现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
所有高校全覆盖开设“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程;所有高校全覆盖开展综合素养课程改革,每所学校至少选取1门以上课程开展试点;所有高校全覆盖开展专业课程育人改革,每所学校至少选取2门以上专业课程开展试点。
“你想当大国国民,还是小国国民?”22日,教育部在沪召开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调研片会暨高校“课程思政”现场推进会,上海大学“大国方略”课老师抛出的第一个问题,让讲台下学生不约而同思索。几乎全部人都举手想当“大国国民”,老师却偏偏问了一位没举手的女同学。
“你想当小国国民的理由是什么?”
“我一直是大国国民,没体验过小国国民……”
“你的回答很有意思,下面,我们来看看,相比小国,大国有好处,也有难处……”
讲台上,顾骏、顾晓英两位老师联袂授课,侃侃而谈,一个个开放性问题,让越来越多学生争相回答。
当前,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成为高校领域工作的重要课题,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明大道、善教化?会议认为,上海“课程思政”改革敢为人先、谋划超前,路径清晰、层次分明,领导重视、建章立制,取得了重要进展。推进过程中,激发学生“共鸣感”,增强教师“话语权”,推进思政“正评价”是上海做法的三大要素。
笑了,意味着心扉打开了
“共鸣感,是思政教育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策划人和主讲者之一顾骏说,“我们常讲,入耳入脑入心,然后才能入行,但现在年轻人面对的是新媒体和爆炸性知识体系及获得渠道,怎样让他们肯听,需要动脑筋。”在他看来,共鸣感,就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正面感受,找到这个“点”,才能以此为契机,才能真正打开青年的耳朵。
“一直以来,我们的大国方略系列课程,找的’点’就是家国情怀,”顾骏介绍,在这个充分准备的课程中,历史、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时事等的阐释高度浓缩,以带有思考和幽默的语言在课堂上传递。同时,他理想中的课程,也应该带有“阳刚”属性,才能唤起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和崇敬。顾教授特别关注课堂上同学们的笑,他觉得,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互动,让学生发自内心笑了,那意味着心扉打开了,情感上认同了。
数据显示,上海基于多年来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践“学科德育”基础上,抓住“一市两校”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的契机,于2014年起在高校探索实施“课程思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截至目前,上海已启动“课程思政”整体试点校12所、重点培育校12所、一般培育校34所,基本实现全市高校全覆盖。每校将获20万至150万元不等的经费支持,连续投入4年,促使课程思政理念、育人根本任务在所有高校落地生根。
为思政课配置实践学分
在思政教育体系中,如何更好地掌握话语权,值得关注。与会专家指出,特别在高校领域,一些争论往往以学科研究为外衣,教学过程中尤须从学理上厘清问题的根源,分析思想本质,进一步完善中国自己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
在此基础上,从学校、教师个体而言,也应有许多创造性的实践和思考。
每所大学都上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而在复旦大学有“豪华版”——2014年以来,课程坚持13年配套中国市长论坛,几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市长为学生讲现实、讲梦想,讲自己对党的思想和政策的理解。除此以外,学校还为思政课专门设置两个实践学分,把学生从单一课堂上推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感悟。 这些来自理论直接或间接实践的体验,让更多年轻人真正认识到思政课在表达什么,自己可以从中获得什么。
“作为专业课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出课程的厚度,”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也是现场授课的教师之一。在他上的人体解剖学课中,如何完成对“大体老师”致敬环节,是第一课。面对学生,他讲遗体捐献对医学的意义,带领学生去遗体捐献者家中拜访,邀请遗体捐献志愿者一起来开座谈会。“学生对专业课有趋向性,我们要做的是在传递知识以外,把这门课程背后的人文内涵展示出来,”他觉得,专业老师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是体验与情感。
价值引导更应到位
据悉,2017年,上海将全面推进铺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除重点推出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程外,还着力实现3个全覆盖,即:所有高校全覆盖开设“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程;所有高校全覆盖开展综合素养课程改革,每所学校至少选取1门以上课程开展试点;所有高校全覆盖开展专业课程育人改革,每所学校至少选取2门以上专业课程开展试点。目前全市已建设“中国系列”课程近30门,175门综合素养课程和400门专业课程申报开展试点改革。
在这背后,完善教师思政教育“正评价”也在推进中。业内人士表示,激励和引导所有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在课堂上积极创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应固化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内的组成部分。这些需要对相关教师评价和课程评价标准和机制的改变——不仅知识传授到位,同时价值引导更应到位。2017年,上海将通过市、校两级培训体系,在市级层面研制培训方案、开发培训教材,率先对1000名专业课骨干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