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奶妈”时隔30年重返母婴市场

2017-06-14 10:30:38|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王然

  原标题:职业“奶妈”时隔30年重返母婴市场 身价飙升日薪达400-700元专家提醒:安全性仍需重视,避免将病菌传染给宝宝

  图片默认标题

  目前母婴市场上对于母乳供应仍有需求 /晨报记者 朱影影

  不做别的,就靠着自身充足的奶水喂养别人家的宝宝,以赚取可观的薪酬,上海职业“奶妈”时隔30多年重返母婴市场。目前职业“奶妈”的身价已经从三四十年前的10元左右/月飙升至1.2-2万元/月。如果按天计算,雇用一位职业“奶妈”喂养宝宝一天的费用在400-700元之间。

  早出晚归无需做家务

  26岁的小丽(化名)来自安徽金寨,有个8个月大的宝宝。一次,她偶然看到了网上一份“寻找早出晚归‘奶妈’月薪1.5万元”的帖子,“做文员月收入只有五六千元,做职业‘奶妈’收入竟要高出三倍呢”。小丽告诉记者,自己的宝宝出生后,她的奶水特别足,每天喂养之后,仍有600-800毫升的奶水多余,白白扔掉不如变废为宝。

  在宝宝5个月大的时候,小丽经中介推荐,在客户张女士家做起了职业“奶妈”。现在,小丽每天早出晚归,帮着这位29岁的妈妈喂养3个月大的宝宝,除了带宝宝和喂奶,张女士家的其它家务小丽基本不做。

  “我每天早上8点前后赶到客户家,一直要到晚上8点之后才能回家,白天总共喂奶四五次。”小丽说,为了确保自己的宝宝喂奶不受影响,她需要在出门前吸出600毫升左右的奶,晚上回家后,则可以直接喂养宝宝,这样基本做到喂养宝宝和赚钱两不误。

  小丽表示,接下来她还会考虑寻找新的客户,“或许会考虑做钟点‘奶妈’,一天跑2至3位客户”。

  客户设置“入职门槛”

  根据小丽提供的信息,记者昨天连线其客户张女士。说起雇用“奶妈”,她直言不讳,最初张女士在网上了解过网购母乳,但觉得网购母乳缺乏可信度,安全性差,思前想后,最终还是考虑将“奶妈”请上门。

  张女士表示,当初她的设想是让“奶妈”住在自己的家里,这样,只要孩子有需要,就可以马上喂奶,但联系了几位,几乎没人愿意住家,可能是因为自己家里都有宝宝的缘故。“经与小丽商量,小丽同意在晚上离开我家之前,吸出部分奶水,供宝宝晚上食用。”

  说到安全,张女士还设置了严格的入职门槛。据了解,当初双方谈成后,为了防止传染病,张女士还特地亲自陪着小丽去浦东东方医院进行体检。

  此外,为了不会把可能的病菌带给宝宝,张女士还让小丽在她家免费吃喝了四天,等小丽体内原有物质排泄得差不多后,才让她正式上岗。

  家政开辟母乳供应业务

  昨天,记者上网了解了母乳市场的供求信息,发现多家网站在做母乳生意,不过,相对供奶信息,母乳需求信息则要多许多。

  一家专做母乳生意的网站,网上挂出的信息几乎都是母乳需求信息,也包括需要职业“奶妈”的信息。该网站其中一条需求信息称:“素质白领‘3-5万’诚意‘招聘’上海‘奶妈’”。该信息还进一步介绍道:素质白领家庭,高学历,有留学经历,讲究卫生,家中有保姆,不需要“奶妈”干家务。“奶妈”可兼职,也可以住家,若有正在喂奶的孩子也可以一起带来,奶水充足的话,可直接进行喂养……

  另外一家母乳分享平台上发布的信息显示,母乳供求的信息都不多,上海地区的供求信息更少。记者通过相关人士介绍与该网站取得联系,网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网站开办以来效果不佳,主要是供需双方的人数都较少的缘故。记者进一步了解还发现,相当数量的人不做职业“奶妈”,仅考虑网上售奶,而或是因为认为不安全、不放心,愿意接受的家庭也是微乎其微。

  获悉目前市场的供求信息后,沪上部分家政公司正考虑开辟母乳供应新业务。有家政公司表示,他们正在考虑将职业奶妈供应列入业务范围,首要问题是建立一支职业奶妈队伍,为此,他们会考虑通过已有的月嫂、育儿嫂牵线搭桥。

  两家已经在介绍“奶妈”的家政公司透露,如果有家庭要求使用“奶妈”,他们会提醒使用前进行体检。与一般保姆入职前要求提供健康证不同,“奶妈”的健康要求更加高,使用的家庭对于体检的项目要求也各有不同。

  “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前,沪上就已经出现职业‘奶妈’,到了七八十年代,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出现,愿意做‘奶妈’的人数不断下降,妈妈自身奶水喂养宝宝处于正常供应期,需求不断减少,‘奶妈’逐渐消失。”人人家政总经理肖卫平告诉记者,这两年有很多妈妈反映自身母乳不足,也有部分新妈妈出于自身身材考虑不愿意母乳喂养,由此出现了“奶妈”职业。

  长宁区家协会长夏君分析,越来越多的市民意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而社会环境的变化、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使得今天有更多的家庭有条件通过雇用“奶妈”进行母乳喂养。部分经济条件特别好的家庭则希望较长时间雇用职业“奶妈”。目前从事职业“奶妈”的女性多数是内地、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年轻妈妈,但从业的人数相对较少。

  4岁老奶奶讲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奶妈”的故事

  84岁的顾奶奶住在老南市,现在的黄浦区西仓桥地区,两儿一女都已年过六十。老人回忆,她成婚的年龄在二十二岁,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家庭殷实,奶水少,奶粉奇贵,且配给供应,她在生育小儿子和女儿时两次雇用了“奶妈”。当初顾奶奶雇用的是一个刚从浙江农村来沪不久的年轻“奶妈”。“奶妈”姓钱,自己刚生第二个孩子,她和丈夫来沪后工作没有着落,而小夫妻俩外加两个孩子开销大,缺粮、缺钱的钱姑娘家经常用山芋、萝卜充饥,于是两人决定让妻子外出做“奶妈”。来到当时的顾奶奶家做“奶妈”时,为了保证顾奶奶的儿子吃上足够的奶水,“奶妈”每天只给自己孩子喂奶一次,其余则用粥汤、奶糕喂养。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顾奶奶支付给“奶妈”的月薪是9元,一日喂奶四五次,平均一天薪酬约为0.3元,一次喂奶的费用不到0.1元,即便这样,这位“奶妈”仍为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而高兴。为了撑起家,她在做“奶妈”的同时,还要为顾奶奶隔壁的邻居做佣人,也叫娘姨,做娘姨一个月挣的工钱只有五六元,不过加上丈夫在外拉人力车赚的10多元,一家一个月有经济收入30多元,可维持四口人的基本生活。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独生子女后,女性生育减少,愿意做“奶妈”和需要用“奶妈”的家庭越来越少,直至基本消亡。

  规范母婴市场哺乳从业人员行为

  业内人士提醒,目前雇用“奶妈”的安全性尚未引起很多市民家庭的关注,用奶前不进行相关的检查,或随意选择检查项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会给宝宝带来不利的后果。上海一妇婴一位妇婴专家表示,健康的育龄妇女奶水会在哺乳期间及之后持续2至3年,最长的4至5年,这为奶水充足的女性从事“奶妈”职业创造了条件。但雇用“奶妈”不慎重,雇用前未进行专门咨询,不体检或漏检项目都有可能把“奶妈”身上的病菌、传染病传染给宝宝。业内人士呼吁:规范母婴市场喂奶从业人员行为,相关部门应将其列入专门的职业进行规范、指导,还有人建议将“奶妈”改称为婴儿哺乳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