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尾中华鲟放归长江口

2017-06-07 08:43:42|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回家!30尾中华鲟今放归长江口[组图]

  图片默认标题

图片说明:2017年长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开幕仪式

  东方网实习生汪伟秋6月6日报道:2017年长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今日在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附近水域举行,共放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1.7米以上)30尾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3万余尾。

  图片默认标题

  图片说明:工作人员将放流的中华鲟放入水箱

  图片默认标题

图片说明:等待放流的中华鲟

  水生生物是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六月是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的关键时节,也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黄金时期。今年是农业部倡导的全国范围内连续第三年在6月6日开展同步增殖放流活动。此次放流活动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的总要求,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水生生物养护、农业部关于加强中华鲟和长江江豚保护、上海市关于加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和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具体要求,按照农业部全国同步增殖放流的统一部署与渔业资源保护和转产转业项目要求进行。活动由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崇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具体承办。

  图片默认标题

图片说明:放流瞬间

  据了解,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的持续影响,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持续衰退,特别是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旗舰珍稀濒危物种资源衰退加剧,中华鲟出现自然繁殖停顿、幼鱼资源消失等时空破碎化趋势,长江江豚出现种群急剧萎缩、分布区域缩小、群体交流受阻等生境碎片化状况,物种濒临灭绝风险,中华鲟、长江江豚均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红色名录(IUCN)列为“极度濒危”(CR),对中华鲟和长江江豚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针对这一情况,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坚持抢救与监测同步开展,进一步完善监测与救护网络,加强中华鲟保护宣传,通过设立一线抢救点将抢救阵地前移至监测一线,将简易抢救设备分发到监测点及各主要码头,缩短抢救处理时间、提高运输成活率,同时对因误捕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样本采集形态学数据和遗传分子样品,开展外形指标和遗传分析两方面实验工作。

  自2004年以来,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连续开展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中华鲟在放流前都经过了一系列的强化驯化,使得放流后的中华鲟能够适应野外生存环境,从回收的中华鲟标志信息显示,放流成效明显。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放流活动已经成为上海城市的绿色生态名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