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将对非遗分类保护 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2017-05-17 07:43:10|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上海将对非遗进行分类保护 为后继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图片默认标题

  图片说明:汤健正在工作台上制作面塑

  图片默认标题

图片说明:海派面塑“面人赵”作品《八仙过海》

  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3楼,汤健正在工作台上制作面塑。作为海派面塑“面人赵”第三代传人,她即将去参加2017阿斯塔纳世博会表演。这并不是上海非遗项目第一次走进世博会,早在上海、丽水、米兰世博会上就曾推出剪纸、旗袍等专项活动,推动非遗项目走向世界。

  近些年来,上海扎实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成果显著。上海成功完成地方立法,《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下文简称《非遗条例》)于2016年5月起施行。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三级名录体系逐步建立。现有国家级项目55项(单项63项)、传承人94名,市级项目220项、传承人647名,区级项目400余项、传承人700余名。此外,上海设立市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对代表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专项资金补助。5年来,专项资金已累计投入3807.6万元,24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次)、188名市级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工作因此受益。与此同时,上海国家级、市级、区级三级专项资金配套体系也逐步形成。

  据市文广影视局副局长王玮介绍,下一阶段上海将贯彻《非遗条例》分类保护原则,为抢救性、传承性、生产性、整体性四类项目制定分类保护规范。加强文旅结合,会同旅游部门共同推出具有特色的非遗旅游线路。加强与经济、商业等部门合作,认定一批非遗保护展示传承基地,加强“中华老字号”企业扶持。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已下发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王玮表示,将贯彻落实《计划》,继续做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积极利用高校资源,提高传承人群的艺术素养和市场意识。指导传承人群创设传统手工艺品牌,开展新媒体宣传和营销。探索通过大世界平台,有效融合传统元素和都市资源,激活项目内在活力,打造非遗项目展示、研发、销售、转化的平台。细化市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中青年非遗项目后继人才的补助。

分享到: